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0488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第v二H教a育X资源网S 《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 2.了解《孟子》的艺术成就; 3.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熟读课文; 4.诵读课文,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和运用比喻之妙; 5.诵读课文,整理并评价孟子的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关于运用“倒序”法进行单元教学的建议 综观本单元的5篇课文,篇幅一篇比一篇短,难度一篇比一篇小。我们可以依第21课至第18课的“倒序”开展教学。这样便可以使得学生能够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接近孟子、了解孟子。 (一)安排1课时教学《短文两篇》 1.指名讲述
2、“弈秋”的故事,并由此拉开本单元教学的序幕。 2.对照所讲“故事”和注释,落实《弈秋》的字词句,领会课文的寓意。 3.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要求做到流利朗读,准确译文。 4.由学生复述《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情节。 5.讨论《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寓意,补充原文省略的文字——“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6.教师小结,重点强调其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7.课外作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翻译《孟子见梁襄王》全文。 (二)安排1课时教学《孟子见梁襄正》和《庄暴见孟子》 1.抽两位同学分别将《
3、孟子见梁襄王》的译文妙在黑板上(有条件者可直接将译文投影到屏幕上)。 2.根据黑板或屏幕上的“译文”教读课文,让译文与原文对号入座,使误译得到纠正,漏译得到补充,加强朗读环节,体会譬喻论证。 3.分组(4至6人)学习《庄暴见孟子》,在组长的带领下,须做好以下工作: ①通读全文,准确读音,正确断句; ②试译原文,把握不准者作好记录,准备提问求教; ③找出文中的对比句,思考其运用的好处; ④归纳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 4.逐项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突出“朗读”和“质疑”两个环节。 5.作业:完成练习三。 (三)安排3课时学习《齐桓晋文之事》
4、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即从开头至“王请度之”。 1.学习课文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一读之后要求能翻译原文,懂得“是以”属固定词语,“臣未之闻也”属宾语前置句;(已注释的词句属特殊用法的要突出强调,下同。)二读之后必须了解齐宣王问话的切人点(以问“霸道”开端),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 2.学习课文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分角色朗读,明确“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体会“以羊易牛”的阐发艺术,强调宾语前置句(“莫之能御”)、“之”字的区分(“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见之”)、
5、兼词“诸”字等知识点。 3.学习课文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以练习代讲解,“逼”着学生自学。 练习设计如下: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这样) b.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区别) c.是诚不能也(的确) d.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行王道) e.王请度之(估量) ②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然则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译:(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施恩泽。) b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③孟子善于设喻论证。用“力举百钧而不能举一羽”“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比喻(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来比喻(故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请用原文作答。 ④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并用两个字归纳孟子为宣王指明的方向。 大意:(阐述齐王之不正,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方问:(推恩。) (注:原文从略,括号内文字为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学习“抑王兴甲兵
7、,危士臣”到篇末。 1.学习“抑王兴甲兵”至“孰能御之”。在熟读课文、弄清文意的基础上,重点点拨以下知识: ①使动用法:危(土臣)/朝(秦楚) ②一词多义:抑(“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其若是”)。 ③特殊句子:若是其甚与/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2.学习“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结合高一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有一段文字基本相同),在“译”字上做文章,在“背”字上下功夫。译原文应重点提示“进”“愿”“恒心 文章文章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