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91936
大小:8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设计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设计探索方军邹碧艳(浙江省舟山中学,浙江舟山316000)【摘要】本研究重点在于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主题班会课设计为抓手,做好班会顶层目标设计,明确班会设计要求,提供主题班会菜单,提出班会组织形式,分年级构建不同侧重点的“博爱”系列主题班会,为解决主题班会课教育实效低下问题提供借鉴。【关键词】主题班会;校本主题班会课程;课程设计主题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我国开展已有多年,有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其一:观念尚未到位。尽管提倡德育为先,但在具体实践中经常被教学为主所取代;其二:时间得不到保证。新一轮课程改革
2、明确班队活动一周一节,但经常被学科教学或学生自习挤占;其三:实施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与科学性。目前大多数主题班会不同程度存在着“无主题、无计划、无教育、欠科学”的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被教师的话语霸权所取代。为此,我们尝试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主题班会课设计为抓手,坚持理念引领,科学预设,动态生成,努力分年级构建不同侧重点的“博爱”系列主题班会,以求提升主题班会教育实效。一、校本主题班会课概念界定“班会课”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体验、感悟、探索为特征,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主题班会课”中的“
3、主题”是从德育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班会活动的核心和灵魂。而“校本主题班会课”则是以学校师生为课程编制、实施主体,在立足于学校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从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发展需要出发,以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题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教育活动。二、校本主题班会课的文化意蕴与顶层目标设计作为一所有着近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积淀的名校,舟山中学从建校初期就高度重视德育教育。首任校长董景安先生提出“博爱”校训,方同源校长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
4、释十条“办学的信条”,包括“体格训练和精神训练是整个教育的出发点”,“现代化的教育应该发扬民族固有美德,具备与时俱进精神”等内容。这些领先于时代乃至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使舟山中学逐步形成以“博爱”为核心的教育文化。新时期“博爱”作为舟山中学教育的奠基石和灵魂,其内涵随着时代变迁不断丰富深化,培养“博爱”人才成为舟山中学的育人目标。为此,我们将“博爱”作为学校主题班会设计的基点。我们认为,合格的舟中学生,应该是身具“博学”、“博才”、“博识”,富于“社会之爱”与“自然之爱”。“博学”主要指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并初步打破文理学科的知识
5、界限。“博才”主要指以思维力、创新力、领导力为核心的各种基本能力。“博识”主要指以健全的心理特征、正确的价值观、全球化视野为核心的观念意识。“社会之爱”主要指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为核心的基本情感。“自然之爱”主要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情感。上述维度中,“博学”“博才”“博识”三者逐步递进又相互包容;“社会之爱”“自然之爱”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是对“博爱”内涵的当代解读,成为学校培养目标的内核。据此,校本主题班会顶层设计不管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一不着眼于“博爱”人才的培育,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地预设并实施校本主题班会活动,
6、逐步分年级构建“品行教育、品德教育、品质教育”为层次的德育序列化体系,努力促其成为“博”“爱”二元一体、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大雅博爱人才。三、校本主题班会课的方案设计主题班会课具体设计方案可由教师、学生或者师生共同预设完成。即使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实施的,班主任的引领也不能缺位,必须理清班会课设计思路,对于各个阶段各个主题的活动背景、目标、方法、过程等应有详细的预设方案(具体见表一),并尽可能考虑到班会中可能出现的动态生成,以确保在班会组织实施中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表一:舟山中学主题班会课设计方案班级:班主任:班会课主题:活动
7、背景活动背景应包括对相关社会背景及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本次主题班会课活动的针对性、必要性及其教育意义进行说明。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应用行为动词来表述不同的目标,如:表述“知识”目标的行为动词:懂得、理解、识别、判断、区别等;表述“能力”目标的行为动词:学会、运用、完成、领悟等;表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行为动词:感受、体验、树立、关注、尊重、珍惜、克服等。活动方法活动方法要明确设计和表述,如谈话法、讨论法、竞赛法、游戏体验法、实验法等等。活动准备活动准备要体现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准备,包括对学生的状况调查、学生知识
8、和技能的准备、学生参加活动的心理准备等;二是教师的准备,包括具体的从人力到物力的准备。活动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