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90422
大小:27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高职院校_双证融通_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_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创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3月号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汪洋(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江苏南京211106)摘要:“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或岗位证书内涵的融合与衔接,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融通。本文结合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前期工作,阐述“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启示与实践,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双证融通”下我院仍需注意的问题。关键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建设;国贸专业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03-150-03“双证制”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格认证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其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取得“学历证书+职业或岗位证书”。而“双证融通”就是将职业或岗位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它应是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或岗位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与沟通。当下,“双证制”及“双证融通”的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最大办学特色,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与职业岗位群素养的要求相互脱节未能融通的问题。针对
3、这一问题,课题组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为背景,对“双证融通”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一、“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给课程建设带来的启示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受学科型课程设置的影响,背离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征,影响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入,如澳大利亚TAFE学院以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及德国双元制着力培养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模式等,给了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当头一棒,促使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走访及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调
4、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思考。(一)人才培养以能力本位为主线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模式以及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都是重学科、轻能力;重知识灌输、轻探求引导。而今,我们明确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这一人才观念,就必须跳出陈旧的教学观念,明确人才培养应以能力本位为主线。因此,在课程建设上要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里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能力本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基本能力它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的通用能力,具有在社会的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之间存在普遍
5、适用性的特点。其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2、专业能力它是从事与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具体到国贸专业就是从事对外贸易岗位群一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直接工作能力,具有直接操作性和现场应用性的特点。其主要包括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体现在业务谈判、合同制订、货运代理、报关报检、制单结汇、产品跟踪、索赔处理等方面。3、发展能力它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岗位变换、进行自主创业等必须具备的潜在能力,具有可迁移性和跨职业性的特点。其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
6、、分析预测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二)课程建设以“管用、够用”为原则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所以课程设置要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即在保证基本理论够用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这里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做好职业能力分析,调整教学计划要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或岗位证书的融通,必须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职业证书的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养,尽量贴近岗位工作实际,“按岗订教”,把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制订和完善满足“双证”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2、
7、重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多了解实际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要求,参考职业或岗位证书的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重组和调整,逐步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教材的选用应尽量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并满足考证需要的教材;教学大纲的制订应融入考证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在突出知识技术中实用部分的同时广泛吸取本行业领域的新方法、新要求等,真正做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实际操作知识“管用”,满足“双证”教育的要求。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实训安排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设计相应的课内
8、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业务综合-150-2009年3月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教育创新-151-2009年3月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教育创新实训、顶岗实习等。各实训环节应有完善的实训指导书及实训任务安排,实训课程之间避免重复,并由浅入深,每一实训环节的完成都为随后的实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职业考证与课内考试相结合目前,我国教育、劳动、人事、行业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