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62699
大小:16.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概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概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 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 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
2、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校成立后,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罗瑞卿为教育长,刘亚楼为训练部长,杨至成为校务部长。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入延安。2学制从4个月到半年、8个月、1年、3年多不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第8期为3年多。这些毕业
3、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1937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 延安的抗大总校也曾辗转于陕北、山西、河北等地坚持办学,1943年1月返回陕甘宁边区,3月,徐向前出任校长兼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抗大也完成了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抗大从1936年创立到1945年结束的9年办学期间,总校共培训了8期干部,创办了12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1所附设中学。在艰苦复杂的战争环境中,
4、抗大总校辗转迁移,校址几经变更。这种做法隐含了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进行对垒的意味,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 1945年10月,原抗大总校一部分教职学员奉中央军委命令,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向东北进军,1946年2月底到达吉林通化,筹办“东北军政大学”。新中国建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国防大学。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邢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坐落于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敌后总校所在地。抗大陈列馆坐落在前南峪村的南山坡上,北依滔滔大河,南眺巍巍太行。居高3 临下,气势恢弘,整个建筑由青石砌成,显得
5、格外质朴,庄重。抗大创建于抗日战争爆发前期,担负着为中国革命培养大批优秀军政干部的光荣使命。初创于陕北,后随形势发展辗转敌后办学,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1943年1月24日又重返陕北,历时两年零三个月。该馆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资建造,总投资约250万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工程于1997年奠基,于1999年4月30日竣工,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抗大专题陈列馆。抗大陈列馆于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年被国防部列
6、为“国防教育基地”。XX年5月18日,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莅临视察,对抗大陈列馆的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展厅,由邢台县投资30万元,陈列了“邢台县山区建设辉煌成就展览”。歌颂了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英雄的太行儿女,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治山治水,改天换地,使革命老区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陈列馆还配有接待室、影视室、文物藏品库、资料室等设施。陈列馆的北面,为原有建筑抗大纪念碑。通高258米,全部由汉白玉砌成,端庄、稳健,造型高直。时任党的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碑名,原抗大校长徐向前,副校长、教育长何长工等为纪念4
7、 碑撰写碑文。纪念碑前的广场,栽植松柏树,稚碧俏绿,四季常青。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在西部山顶上,即是树荫掩映之中的抗大校首长旧居等遗址。其脚下楼房林立的村民新居,显示了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宏伟壮丽的抗大陈列馆与花果飘香的前南峪生态经济沟试验区交相辉映,使这块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更美、更迷人。 抗大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办学治校的艰难历程中锻造成的。概括下来就是“坚定政治方向,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抗大离开太行山已经半个多世纪。然而,抗大的革命精神却长期鼓舞、启发和教育着太行山的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