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46130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滑动变阻器说课稿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滑动变阻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滑动变阻器》,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二节中的内容,是电阻知识的延伸和实际应用。它是电学中最常用的重要电路元件,也是本章教学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接下来学习串并联电路做了必要的准备,在初中电学学习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小实验引入滑动变阻器,并介绍常见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重点在于通过实
2、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滑动变阻器作为一种仪器在生产、生活中也有重要应用。所以,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都很有价值。二、学情分析(1)知识准备——学生刚刚学习电阻的知识,学生已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有电学实验的操作经历(2)能力方面——生产生活中与“滑动变阻器”有关的事例大多比较复杂,学生还很难独立解释、解决。(3)认知特点——基于在从前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后续解题中的思维障碍是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不够清晰,特别是如何使用四
3、个接线柱的情况更是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滑动变阻器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构造的足够认识。由此定了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1)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画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3)会将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并会正确使用,能分析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变阻器原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在学习滑动变阻器使用的过程中,用推理再实验验证的方法,体验物理实验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活
4、中的物理,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体验通过实验验证推论正确性的乐趣。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这既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难点:根据变阻器原理分析滑片移动对连入电路中电阻以及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三、教法与学法采用实验让学生体会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用学案指导学生学习,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后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电流的路径,分析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驱
5、动下激发思考,积极进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实验创设情景切入主题。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从生活入手,借助生活体验和旧知触发思维,影射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感受电流与电阻之间的联系,引入新课在处理理解滑动变阻器原理这个重点时,我从学生的已学知识出发,通过演示实验:铅笔芯实验。设计学案导学,边做实验边指导学生填写学案,分析对比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电阻变化时,电流如何变化,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变阻器的原理,使实验更具有直观性。并在
6、铅笔芯变阻器的基础上提出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二)通过观察,巩固新知在处理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时,我采取以教材为学习资源,结合学生观察实物,将实验室用的滑动变阻器与前面已分析透彻的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作出对比,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认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讲授各个构成部件的作用。学会写出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符号和结构示意图符号,将“构造—结构示意图—元件符号”整合起来说明,一一对应。通过训练铭牌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每接触一种新仪器都要关注铭牌上的信息(三)进行实验、
7、验证猜想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如何正确的连接是使学生困惑的原因,为了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滑动变阻器只停留在能做题的层面,一改传统的方法是让学生去做,做完后再找规律,通过小组实验并结合表格填写加深学生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作用的认识,突破“让学生会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这一重点。具体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将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每两个为一组按组合排列顺序依次接入电路,按要求调节滑片,记录表格,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本质,归纳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为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要先复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串联电路的连接。并提出为了起到
8、保护电路的作用,闭合开关前,滑片要位于阻值最大处最后教师可以结合课件分析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更直观的让学生巩固已学内容(四)联系生活,扩展思维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举出应用滑动变阻器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还可以向学生渗透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做到联系实际,从而落实三维目标。(五)当堂检测,题目分层通过学案及时反馈检测知识掌握,提高实效性与时效性。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