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39569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定向辅导机制经验分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定向輔導機制經驗分享江惠真副校長光啟高中一、KnowHow前先想Why—辦理綜合高中的理由(一)外在環境因素:1.政治民主化:太早分流教育之設計,容易導致個人因社會經濟背景之不同而被剝奪公平之競爭機會,因此,綜合高中學制之規劃,可讓學生在相同之學習環境下,接受適性之教育發展機會。亦可結合不同社經背景之學生,在相同之環境下相處成長,有利促進社會階級之公平流動。2.社會多元化:社會多元化之發展結果,強調制度的建立,應符多元彈性的原則,應給個人自由選擇空間,應滿足個人的需求,因此,教育體系之建立,也應特別強調適性發展的原則。3
2、.產業科技化:教育體制之規劃,應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才能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所需人才。工業革命之後,技能應為優先,其次才是體力,知識仍屬最後。但是,在今自動化時代,人力需求之順序已變,知識最為優先,技能其次,體力已是最後之條件。職業教育已不能停留在傳統行職人力之培訓,更應重視強化一般基本能力之教育訓練,才足以因應未來高科技專精行業分化發展大力之需要,過早行業專精分化之訓練,將使其人力僵化刻板固著,無法有利因應行職業之轉換和調適。4.教育均等化:係指每位國民皆有相同之機會,去選擇適合他性向和能力發展之教育生涯規劃。依「教育機會均
3、等化」理念,須提供學生個人更多生涯規劃選擇之機會,亦即規劃綜合高中之課程,有利學生之自我統整,試探和分化之輔導。(二)學校內在的因素:1.為順應教育潮流並為發揚及實踐學校的教育理念。2.經過學校發展與轉型之SWOT分析,充份掌握學校特色並能以綜高彈性創造學校發展機會。(三)適性發展思考綜合高中一年級不分流的問題時,應著重於三年課程安排方式,而不是第一年的專精科目有多少。不分流先實施統整與試探,它的意義並不只是膚淺的不上專精課而已,而是應該更深層的去讓學生經由探就自己的能力來充分享受教育的公平正義,選擇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
4、二、天空有多高,路有多遠—成長從認識自己開始(一)何謂綜合高中綜合高中是指同時設置學術導向課程以及專門導向課程的高級中等學校,藉由統整、試探、分化等輔導歷程,提供學生自由選課機會,以培養基本學科能力及學術專精或職業專長,達成延緩分化、適性發展之目標。進路實現共同必修+個別興趣性向探索高一高二共同必修分化學術專門高三專精學術專門奠定基礎+找出主修升學/就業準備升學²大學²科技大學²四技制技術學院²二年制專科²軍警學校就業²公營、民營機構²証照取得+(二)綜合高中彈性課程的推手—輔導機制綜合高中是一種友善的學習系統,在這個提
5、供適性學習機會的系統中,輔導工作相形之下則是更加重要。學生自入學起,在學習歷程中即與「學習輔導」、「生活輔導」、「生涯輔導」脫離不了關係,環環相扣。1.實施學習輔導學生進入學校之後,即應透過各種測量方法,瞭解其個別學習特點,幫助其安排個別的學習計畫,並適時解決其學習的困難,改正其學習的缺失,使其能順利完成在校的教育。在具體工作上,輔導工作應特別注意下列各點:①辦理選課說明會:含家長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協助學生及其家長明白各項選課流程、選課規定、進路相關課程,輔導其選擇學程、學科及參與各類學習活動,使學生選課符應其本身之性
6、向、興趣發展。②實施增廣教學及補救教學:為達到因材施教之教育理念,能兼顧學生之個別差異,使優秀學生潛能獲得充分發展,成績落後者可重建學生之學習心,以收教學之成效。③對要升學的學生,加強其升學相關學科的教學與輔導,建立良好的升學基礎。④推薦優秀高三學生赴大學校院及四技二專預修學分,給予加廣加深之學習,以發展學生潛能。⑤對要就業的學生,加強其就業科目的教學與輔導,建立其就業的專業能力。⑥辦理業界教學觀摩,學生可獲得具有實務工作經驗的資深人員指導,及建立學校與社區之間良好的伙伴關係,善加運用社區人力資源,訂定並推展產學合作計畫
7、,提供學生機會認識工作世界,培養其生涯規劃的知能,增進職業性向的試探機會,以協助學生未來就業與發展。⑦對尚未決定升學或就業的學生,協助其建立適當的學習計畫,以激發其學習興趣與潛能,使其有適當的學習成就,並充實其具做人做事的能力,奠定其未來發展的基礎。⑧辦理「校園外學習」:鼓勵學生參與藝術活動、閱讀活動、文藝活動等,以培養其人文情懷。⑨空堂課輔導:於空堂時間辦理學生之學習輔導及圖書館利用教育,並推動「學習護照」制度,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及發展社團活動之人際關係。⑩結合社區高中職教育資源,提供多元課程,學生可跨校選修自己興趣的課
8、程,協助學生適性發展。2.實施生活輔導①加強落實民主法治教育,透過班會、聯課等活動課程,確實增進學生民主法治素養,並發展各種適應生活的能力。②加強辦理社團活動,以彌補課程教材之不足,並統整學習的經驗。③推動社區服務工作,加強學生對社區之認識與關懷,以增進社區生活經驗。④加強生命教育,使能愛惜自己身體與生命,並能維護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