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39367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德育:德育是指教育与工作者组织适合的与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德育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构建的价值引导活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学校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德育目的: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
2、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的规格。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道德教育学科课程:以专门介绍道德价值,规则的原理与知识体系,提供学生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简答题:1何为道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论”答:所谓的道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论”(也称进步偏见,年龄主义)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假定:道德发展有一个逐步上升的等级性的顺序,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不断进步,每一个高一级的阶段都代表一种较高的能力。这一假定实际上是说,在道德水平上,年长者可能高于或低于年轻人。“年龄歧
3、视论”对道德发展解释的缺陷不仅在于它的不公正,而且在于他的简单化和宿命论倾向。这一缺陷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至少有两个:第一,优越感或居高临下的关系会恶化年长者和年轻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德育的效果。第二,由于假定某一年龄段的儿童不能胜任某种道德义务,我们往往会非常主观地抑制或放弃了某些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机会。2反对讲道德教育作为专门的课程去开设的原因。答:1道德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课程容易导致道德灌输,容易忽视道德理性,道德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等。开设专门的德育学科进行德育,效果不如利用其他学科中进行的间接德育。2德育课程作为
4、专门学科课程区开设,就会出现一些与一般课程概念相抵触的东西。3特定学科课程一旦设置,就应该有专门的教师,而真正合格的道德教育的教师很难找到。3赞成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学科去开设的原因答: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程序2道德教育的特殊性不能作为其不能独立存在的理由,而只能作为被看作是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应当考虑更多的问题。3如果不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开设,道德教育可能成为一种“边缘性学科”。4,活动的德育意义或功能: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
5、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
6、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答:1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知识“活化”2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学习的动机得以增强。3道德活动可以增进道德的自我教育。5,道德活动课程实施中最为关键的原则:答:1活动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2,活动课程应当与其他课程相配合3,活动课程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统一。6,一个完整
7、的德育过程组织应当特别注意的基本原则答: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的张力。2,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3,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4,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论述题:1,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包括哪些原则?1、应当根据个体实际进行道德教育。首先,个体意识倾向性因素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应当依据这些年龄阶段的个性实际去开展对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其次,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特征进行教育策略上的调整,再次,每一个德育对象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同阶段与类型的混合,应
8、当依据对象的综合实际来开展德育活动。2、应当对道德人物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质是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或任务的难度。所以我们既不能过高估价也不能过低估价儿童的个性发展水平,而是应当在“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指导下创造儿童道德发展的最佳条件。3、应当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统一。从个性与品德的关系可以看出,个性的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