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ID:19918346

大小:7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观察_第1页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观察_第2页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观察陈建玲(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河南南阳473009)【中图分类号】R27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046-02【摘要】木文通过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在不孕症促排卵中的治疗效果。得出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不孕症促排卵中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A有经济、方便的优点。【关键词】来曲唑氯米酚尿促性素排卵障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的治疗,1999年首次用于不育妇女促排卵治疗。我们回顾性地观察来曲唑(LE)的促排卵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

2、5月〜2011年6月在木院不孕症门诊就诊的排卵障碍性不育症患者,根据血激素、阴道超声、子宫内膜活检、临床诊断均为(WHO)II型排卵障碍,其中卵巢功能紊乱9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08例,高泌乳血症61例,垂体腺瘤术后4例,年龄23〜38岁,平均34.6岁,不孕年限1.5〜8年,平均5.9年,经输卵管造影或腹腔镜检查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无子宫畸形,男方精液常规正常。与同期使用氯米酚(CC)、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根据用排卵药物不同分为三组,用LE促排卵患者218个周期,定为A组;用CC促排卵药物患者211个周期定为B组,HMG促排卵治疗98个周期定为C

3、组。1.2治疗方案临床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根据睾酮值先用妈宮隆或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6个周期;高泌乳血症患者溴隐亭治疗1〜3个月进入促排卵周期,A组自月经周期的第3〜5天服用LE2.5〜5mg/dx5d,B组自月经第5〜10天,服用CC50mg〜100mg/dx5d,C组HMG第5天开始肌注,75U/次,根据基础卵泡数,每H或隔曰一次,于月经第9〜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根据卵泡大小,隔1〜3日检测1次,当卵泡直径达14mm以后,每日1次,直到排卵,以声像图显示优势卵泡消失日作为排卵日[1】。当一个优势卵泡直径≥18mm,给予HCG5000〜lOOOOu

4、,诱导排卵,结合尿LH峰,指导同房或行宫腔内人工受精助孕。连用CC5天后B超监测有无优势卵泡,可适当延长CC使用吋间。HMG组周期第11天根据卵泡大小、数0,及血清E2、LH、孕酮水平调整剂量。并同吋测量子宫内膜的形态与厚度,适时加用戊酸雌二醇U服,并记录内膜形态(将子宫内膜形态分为三线征和无三线征)。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2结果2.1基本情况比较:A、B、C三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不孕症年限相近,无统计学意义。2.2疗效评价三组卵泡生长情况,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形态,妊娠率、多胎发生率,过度刺激发生率三组排卵情况比较:LE组促排卵

5、率83.9%,CC组促排卵率76.3%,HMG组排卵率94.9%,卵泡平均增长速度无显著差异,B组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三线征阳性与A、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O.O5)。三组卵泡发育异常的出现情况:A组97个周期发生黄素化卵泡未破裂(LUF&rsqU0;S)3例,小卵泡型及无排卵型32例,总出现率16.1%;B组110个周期出现LUF’S17例,小卵泡型及无排卵型33例,总出现率23.7%,C组94个周期出现LUF’S2例,小卵泡型及无排卵型3例,总出现率5.1%,A、B两组卵泡发育异常出现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oOHSS发生率比较:

6、A组无一例发生,B组发生率0.95%,C组发生率9.1%。釆用LE治疗218个周期中,.其中有29例为曾服用CC反应不良者,37例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6mmo2.3A、B两组比较冇显著性差异(P<0.05);A、C两组比较周期妊娠率、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过度刺激发生率、多胎率有显著差异(P<0.05)o发生的8个流产病例中,有5例均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讨论来曲唑诱导排卵机制不清,推测可能分两部分,中枢性、外周性。CC具奋弱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刺激卵泡生长,但宫颈黏液少且稠,奋吋对内膜的影响较大,所以排卵率高,妊娠率低,iLUFS发生

7、率高。HMG促排卵疗效肯定,周期妊娠率高于CC组,但因会刺激多个卵泡发育成熟,过度刺激及多胎妊娠率高,故临床应用是要严密监测,用药剂量要个体化。LE诱发排卵的优点在于单个卵泡发育与排卵,与CC对卵巢的强烈刺激相比,更接近生理状态,半衰期短,副作用小,本资料观察其对子宫内膜也有影响。PCOS患者妊娠后流产率较高,雄激素过高、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都是导致PCOS流产的原因[2】。在促排卵前,应将LH、T和胰岛素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可能会降低流产率。排卵后,给予常规黄体支持,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