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知识型人才流动的个体动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知识型人才流动的个体动因 摘要:从生态位的视角,对知识型人才流动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试图找到知识型人才流动的个体动因,以期为知识型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准确地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个体生态位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个体生态位;知识型人才;人才流动;个体动因 1引言 所谓知识型人才是指掌握、用符号和概念、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人才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群体,更多追求来自工作本身的满足。由于竞争环境变化,他们更多地忠于专业而非雇主观念的增强使得知识型人才流动范围和速度都大大
2、增加,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个人对组织依赖程度在下降,这些人才在组织中工作是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为最大目标,期望得到的回报不仅是物质的,更看重的是在团队中被人尊重、理解、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个人成就得到社会承认。只要有市场经济存在,就会有人才竞争,只要有人才竞争就会有人才流动。如果流动的人才相对较少,长期如此下去该组织的人才就会成为“一潭死水”。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才能使成为“一潭活水”。 事实上,知识型人才的流动犹如生物界中动物对栖息
3、地的选择一样,有其内在的规律。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宜不同的人员生存和发展,为人才的滋养、发展提供不同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型人才的流动不仅成为必然,而且速度将不断加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识型人才只有不断流动,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知识型人才个体有着不同的类别、层次、角色和职业差异等,本文试图运用生态位的方法来研究知识型人才流动的个体动因问题,以期能为知识型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理论指导。 2知识型人才在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中的个体生态位 生态位理论
4、是生物学中研究生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范畴。生态位理论突出地揭示出:(1)生态位是描述某个生物体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作用,是某生物单元的“态”和“势”两方面属性的综合。其中,“态”是指生物单元的状态,是生物单元过去生长发育、学习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生物体单元对环境的现实支配力或影响力,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生物增长率、占据新生境的能力。任何生物体单元的生态位主要取决于两点:①主体与环境的物质、能量、
5、信息的交流转换状况;②主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即主体内部各个部件运行及相互协调状况。(2)每个生物物种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都拥有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时空位置(即生态位);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一个生态位只能有一个物种。偶尔出现于同一生态位中的两种物种必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最终导致其中一个物种被逐出;当资源丰富的时候,在生态位重叠的部分并不一定发生激烈的竞争。生态位的形成减轻了不同物种之间的恶性竞争,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使不同物种都能获得一定的生存优势,这正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欣欣向荣、共同发展的原因所在。 知识型人
6、才也处在由知识型人才个体及其群体、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里。人的自然、社会双重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包含着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两大类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知识型人才个体相当于一个个生物组织体,像大自然的生物一样是多种多样的,是有各种类型和层次之分的,可以说每个知识型人才都应有适宜自己发展方向特定的“生态位”。生态学家们对生态位的定义,个体生态位定义为:特定系统中单个人对环境变量的选择范围,即单个人在对象群体中所能够选择的地位和角色的最大域。个体生态位总是存在于一定的人
7、力资源生态系统中,否则,该个体在该系统中将无法得以存活和发展。 人的两重性告诉我们:人既是以一种实然状态存在着,同时也是一种超实然的应然存在。据此,我们可以将知识型人才生态位划分为实然生态位和应然生态位,即哈钦森所指的理想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实然生态位(现实生态位)是指人的全部最适生态条件。应然生态位(理想生态位)则是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生存实际所遇到全部生存条件。个体或群体占据理想生态位时最能发挥自身潜能,但由于在各个组织中,个体永远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因此理想生态位往往会受制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
8、受到压制。知识型人才为了和专业的发展方向一致,他们经常更新知识,我们将之称为“扩态增势”,即知识型人才扩充其过去成长发育和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结果的“态”,增强其对外部环境现实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势”,来优化知识型人才的个体生态位空间,培养其选择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可以细化为知识型人才个体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生存力表现知识型人才个体的“态”属性,反映个体身心素质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及各要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