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15040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论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培育摘要: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应转变公民原有的生态观念,从多元层面探索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培育途径。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公民;生态意识;生态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论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培育摘要: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应转变公民原有的生态观念,从多元层面探索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培育途径。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
2、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公民;生态意识;生态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论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培育摘要: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应转变公民原有的生态观念,从多元层面探索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培育途径。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公民;生态意识;生态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6)02-0007-02 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发展时期,环境的破坏、资源短缺已经在一定程
3、度上开始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成为当务之急。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就是从思想上对公民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引导公民在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不断清除环境污染,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努力! 一、转变公民原有生态观念,提升公民生态意识教育水平 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教育刚刚起步,存在着规模有限、普及率低、实施主体单一、体系不完善和政府重视不足等问题,导致教育水平整体不高。新时期,我国急需公民生态意识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主体和对象等多元教育层面加以改进和提升。
4、 首先,应丰富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近年来,在人们对生态意识问题日益关注之下,我国生态意识教育不断改进与发展。在内容方面,生态意识教育可分为基础层面和较高层面的内容。从宏观上看,基础层面的教育内容会使公民形成一定的生态认知,为公民生态意识塑造提供前提条件;而较高层面的教育内容则能够增添公民的生态情感,使公民生态意识进一步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生态意识教育内容也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不能仅停留在生态知识、生态标识和生态观念等基础层面,还应扩展至生态技术、生态伦理以及生态文化等较高层面。此外,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还需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5、应补充如生态消费教育和生态旅游教育等内容。生态消费教育是时下提倡的一种新型、绿色、可持续的消费价值理念,是一种时尚消费,主要强调公民要节约自然资源、合理适度消费,只要消费品还有使用价值就不应该随意丢弃,防止浪费。生态旅游教育主要是对一些大众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常识的教育。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降低了旅游者在旅游中的个人需求和消费,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这种教育也能够积极唤醒旅游者强烈的生态意识,使之成为当代社会所需的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其次,应注重生态意识教育的方式。公民的生态意
6、识不仅要通过教育内容的丰富来提升,还应该注重教育方式的改善。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渗透、媒介宣传、典型示范和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新形势下,拓展生态意识教育方式,营造公民积极参与生态实践的氛围,关键在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方式相结合。显性教育是一种公开的、有组织的,利用宣传和教育手段,向教育者明确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式。显性生态意识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座谈、会议、环境纪念日和创建专项绿色活动等来吸引公民广泛参与实践,增强生态意识。隐性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易接受的,利用环境和榜样的影响,发挥教育潜移默化功能的方式。
7、隐性生态意识教育就是把生态意识贯穿和践行在日常生活中,使每位公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抽烟、不吐痰、不乱扔垃圾、坐公交出行等。实践证明,只有公民把生态意识融入到对自然的具体实践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人类存在的意义,才能真正认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显性主题教育和隐性生活渗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公民生态意识教育就会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就会成为增强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最后,应扩展生态意识教育的主体和对象。目前,学校承担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主体比较
8、单一,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新时期,开展公民生态意识教育应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广泛吸纳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和大众媒体等多元教育主体的力量。因为,政府能够健全生态法律法规,保障教育顺利开展;企业能够提高员工生态素养,弥补教育行业缺陷;环保组织能够搭建沟通桥梁,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