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他的哲学思想

山与他的哲学思想

ID:19908770

大小:2.54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07

山与他的哲学思想_第1页
山与他的哲学思想_第2页
山与他的哲学思想_第3页
山与他的哲学思想_第4页
山与他的哲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与他的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中山与他的 哲学思想-----中山陵之行生平简介孙中山,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为中山市)人。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他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中山陵之行中山陵中

2、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思想的渊源孙中山,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一部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来自西方思潮,另一部分来自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主流思想。内容及特色孙中山思想,包括“三民主义”、“孙文学说”及“建国方略”等,具有许多独创的理论与政策。其特色

3、在于:融合中西文化,凸显中国特色,政策具体可行,洞察世局演变。哲学思想的体现尊重知识的孙文学说“济弱扶倾”的民族主义权能区分的政治制度循序渐进的民主宪政以民生为中心的历史观自由平等的新理念公私兼顾的混合经济和平正义的土地政策尊重知识的孙文学说孙中山思想体系中,在哲学层次的贡献,是他创立“知难行易”的理论,与中国传统“知易行难”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持相反见解。他认为,“知”为科学之知,“行”为具体之行。在“孙文学说”中,他处处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正是当代科学文明的特征。而近年风靡各国的“知识经济”,在孙文学说中,早已阐

4、发其精义。“济弱扶倾”的民族主义(1)不念旧恶,与人为善。他反清并不排满。辛亥革命成功后即强调“五族共和”,“五族一家”。(2)寻求合作,共存共荣。孙中山主张开放门户,欢迎外资共同开发中国。(3)世界大同。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世界大同。权能区分的政治制度孙中山民权主义最重要的创新是提出权能区分的制度,“五权宪法”的观念,即政府拥有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其中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由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理论而来,并参照美国联邦制度,另加入中国特有的考试及监察两权。循序渐进的民主宪政推翻

5、君主专制,实施民主宪政,是孙中山革命的中心目标。孙中山采取循序渐进办法,将宪政程序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宪政时期。孙氏的政治思想,也吸收了美国政治学者威尔可斯“全民政治”的理论。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以民生为中心的历史观孙中山摈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他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步,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经济利益的调和,而非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他强调:“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斗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孙中山的历史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威廉·莫里斯的影响。自由

6、平等的新理念自由与平等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念,也使他与西方政治学者的论点截然不同,其独在“天下为公”的原则上,他把尧舜时代解释为“民主”时代,把井田制和均田制认为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都受到康有为的启发。公私兼顾的混合经济孙中山不赞成英美式的私有经济,也不赞成苏俄式的国有经济,而采取一混合制度,使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存。首届经济学诺贝尔奖金得主田培根所提出公私划分制度建构的最佳形式,与孙中山的构想不谋而合和平正义的土地政策平均地权是核心问题之一。他基于孟子时代的“井田制”,王莽时代的“王田制”,以及太平天国

7、的“土地纲领”的启发,他对都市土地用征收地价税形式,将地租转入国库。在农村则实施耕者有其田,以“消灭分利、坐食”的地主阶级。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孙中山在总结概括丰富的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19世纪、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新成果,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近代特色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精神的哲学体系。为他的哲学的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世界是进化发展的,它经历了“物质进化之时期”到“物种进化之时期”再到“人类进化之时期”的过程。他提出了

8、“生元说”。把细胞看作是生物的“原子”,称之为“生元”,认为生元有知。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从自

9、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生物和人类都是由物质进化而来的以观点出发,孙中山认为物质是“体”,精神是“用”,只有人类这种高度进化的物质之“体”,才具有精神的作用;而精神一旦从物质中产生就能“制驭”物质。在知行问题方面,孙中山力辟“知易行难”说,倡导“知难行易”。其知行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先有事实,才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