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98100
大小:858.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07
《帕金森病—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滨医临床药学教研室王垣芳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组锥体外系变性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徐缓和姿势反射减少。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氧化应激、兴奋性神经毒素有关。二、病理基础目前认为,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DA神经元变性→纹状体中DA含量↓,ACh相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GODADAACh多巴胺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抑制效应兴奋效应三、临床表现1、静止性震颤
2、: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搓丸样动作。2、肌肉强直:帕金森手,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4、运动徐缓:面具脸,写字过小症4、姿势反射减少:走路时双臂联合动作减少或停止摆动,慌张步态。三、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慌张步态四、药物治疗原则最小剂量、最佳效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至最佳效果,维持量为治疗量的15%~20%。暂缓治疗早期只有动作徐缓或轻度震颤,可暂缓药物治疗,中晚期应用抗帕金森病药治疗。调整剂量根据症状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等,适当调整剂量;药效波动可调整服药次数和剂量,或合用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缓慢停药突然停药会导致
3、症状恶化。五、治疗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中枢抗胆碱药苯海索(trihexyphenidyl)苯扎托品(benzatropine,苄托品)东莨菪碱(scopolamine)治疗机制:拮抗中枢胆碱受体,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ACh作用,缓解症状;对震颤和肌肉强直效果好;用于不能耐受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患者。2、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多巴胺前体药,是最有效、最基本药物。卡比多巴,苄丝肼:外周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反应。司来吉兰:选择性抑制中枢MAO,降低脑内多巴胺降解代谢硝替卡朋,托卡朋:外周COMT抑制剂,
4、抑制外周左旋多巴降解溴隐亭、培高利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直接激动DA-R。金刚烷胺:促进左旋多巴进入脑循环,增加多巴胺合成、释放,使突触间隙DA浓度增加;拮抗NMDA受体。左旋多巴(L-dopa)左旋多巴po>95%DA→外周作用(不良反应)2%中枢→DA→补充纹状体DAADCC外周BBB卡比多巴,苄丝肼(—)VitB6为辅基【MechanismofAction】ADCC为氨基酸脱羧酶;美多巴(左旋多巴+苄丝肼)六、治疗药物的选用1、早期治疗(1)轻度动作迟缓或轻度震颤,暂缓药物治疗;(2)抗自由基治疗:司来吉兰+VitE(3)以
5、震颤为主的早期PD患者65岁以下:首选苯海索,或苯海索+金刚烷胺(4)以行动困难或僵硬为主的早期PD:选用金刚烷胺,或与抗胆碱药合用抗胆碱药用药注意:1、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患者禁用;2、70岁以上老年人不提倡应用,以免引起记忆及认知功能减退;3、主要副作用: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等。金刚烷胺用药注意:1、癫痫病史、心衰、肾功不全者禁用,高龄患者应适当减量;2、服用1周无效应停药,不宜盲目加量或长期应用。3、主要副作用:头晕、失眠、抑郁、小腿及踝部水肿、下肢网状青斑;2、中晚期治疗(1)应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美多巴、心宁美)
6、:对运动减少和僵直疗效最佳,对震颤疗效不肯定。(2)应用左旋多巴注意事项:①禁忌症:严重内分泌失调、心肝肾疾病、精神病、癫痫、青光眼、胃溃疡、血液病、对该药过敏者、孕妇。②外周性副作用(近期的):心血管反应、胃肠症状等。③中枢性副作用(远期的):症状波动,睡眠障碍,精神症状④禁与非选择性MAOI、抗精神病药、VitB6合用。⑤餐前30min或餐后90min服用。⑥需要全麻手术者应在术前2-3天停药。(3)症状波动及其处理:①剂末(服药前1-2h)恶化现象:应将左旋多巴分成多次小剂量服用;②开关现象:应将左旋多巴减量或停药7-10天
7、,使DA-R复敏后再从小剂量开始,或更换其他药物。氯氮平有缓解作用。(4)精神症状及其处理:①减少剂量或停药;②给予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5)运动障碍及其处理:①剂量高峰多动症:与用药过量或受体超敏有关。应减量或停药;或用舒必利治疗;②晨僵现象:与左旋多巴浓度降低有关,可在睡前改服左旋多巴控释片或DA-R激动剂,也可用巴氯芬、锂剂治疗③双相多动:有些患者的不随意运动与左旋多巴作用出现和消失有关,氯氮平可缓解。3、辅助治疗DA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COMT抑制剂:托卡朋、硝替卡朋细胞保护剂和抗氧化剂:L-丙炔胺、司来吉兰神经营
8、养剂:神经节苷脂、神经营养因子其它,如抗抑郁药、氯氮平目前,大家一致意见认为治疗帕金森病要做到:(1)对症用药,控制用量,治疗方案要个体化;(2)力争最小剂量取最佳效果,做到“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细水长流、不求全效”;(3)长期坚持服药来改善症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