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ID:19879194

大小:65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07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_第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_第2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_第3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_第4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题02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秦国以法律的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国家的着眼点在于(  )A.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重农政策C.发展小农经济D.保护农民利益【答案】C2.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是连续第13年聚焦“三农”的文件,我国政府在三农方面的投资已超1万亿人民币,用世界上1%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农业发展靠政策是古今人们的共识,下列与历史上三农政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筒车于隋唐

2、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答案】D【解析】王景成功治理黄河发生于汉代,故答案为D。3.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观念的影响B.城市经济的发展C.征收赋税的需要D.社会管理的需求【答案】B【解析】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于是有了“坊郭户”与“乡村户”划分,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符合题意。204.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

3、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A.丝绸之路的衰落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D5.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唐朝初年规定,以家庭手工业产品交纳国家地租和代替服徭役

4、,保证了农民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时也促进农户发展家庭手工业,故选D项。6.《数字中国-2016》:“从城市建制、城市功能、城市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宋代的城市化远超其他王朝。城市人口比例达前所未有20%,而后世就连清朝嘉庆盛世也只不过7%,民国只有10%。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人口达150万,远远超过当时的伦敦的10万。”下列与宋代城市化增长无关的因素是(  )A.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繁荣C.海外贸易与货币经济的发达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扶植【答案】D【解析】城市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由“

5、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可以确定古代中国政府不可能扶植鼓励城市化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7.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20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答案】B8.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

6、.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受小农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制约城市化的发展,排除B、D两项;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人口增长,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这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故选A项。9.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7、)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材料:江南市镇、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等,可知农村商品化趋势明显。201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答案】C、【解析】本题

8、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D项;据题干信息,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项。易错起源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例1.(2016·高考全国乙卷)下图为汉代画像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