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77212
大小:1.16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8-10-07
《园林管理与法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详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园林管理与法规FengYuanyuan第一节术语、代号1、居住区的组织构成.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
2、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1、居住区的组织构成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两大门类,即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居住区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类用地的总称。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以及不可建设的土地等。2、居住区用地组成:2、居住区用地组成:住宅用地(R01)建筑基底及周围的一些空地,包括入户小路、宅旁绿地等,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的总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3、是与居住人口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用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的停车场等。2、居住区用地组成: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是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
4、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
5、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HA)。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HA)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
6、、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第二节总则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作用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物质要素:自然因素(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人工因素(各类建筑及工程设施)。精神要素:人口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
7、、经济技术、地域文化、社区生活、物业管理、邻里关系等)。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居住区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等二、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类型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