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批通鉴辑览

御批通鉴辑览

ID:19872475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7

御批通鉴辑览_第1页
御批通鉴辑览_第2页
御批通鉴辑览_第3页
御批通鉴辑览_第4页
御批通鉴辑览_第5页
资源描述:

《御批通鉴辑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御批通鉴辑览》考析提要《御批通鉴辑览》是清朝官修编年体通史,清高宗直接参与和亲撰批语,这些批语又辑录为《评鉴阐要》一书,当时被视为“万世君臣法戒”。清高宗的思想理论与政策措施是以系统的历史认识为依托,正是在批阅本书过程中,他的新正统论、严厉的忠节标准、秘密建储理论等等得以形成和发展成熟,这对于清朝政治与社会有很大影响。本书是研究清史和清高宗生平思想的极重要的史料,史学界应引为重视。关键词《御批通鉴辑览》《评鉴阐要》清高宗清乾隆年间,在清高宗的直接参与和裁定下,官方进行了《御批通鉴辑览》的修纂。这是一部分纲列目、编年系事并且有皇帝亲撰批语的通史著述,在众多的官修

2、史书中独具特色,地位突出,对清代历史思想、政治观念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予以专门的考察与评析。一、《御批通鉴辑览》的纂修作为一部重要的官修史书,《御批通鉴辑览》的始修之年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四库全书总目》在此书提要中称:“《御批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而实际上,乾隆三十二年乃是清高宗为本书撰写序言的题签时间。欲知其始撰之年,须据杨述曾生平事迹予以考订。杨述曾是本书最重要的执笔纂修人,其父杨椿为雍正、乾隆间有名学者,参修《明史》、《明纪纲目》、《大清一统志》等书。杨述曾承其家学,尤精于治史,乾隆七年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俗称“榜眼”),任翰林

3、院编修。《清史列传》卷七十一记述曰:“(乾隆)二十四年,充《通鉴辑览》馆纂修官……三十二年,《通鉴辑览》书成,将脱稿而卒,年七十。始编《辑览》时,折衷体例、书法、本末条件,总裁一委之。又详订舆地谬讹,汇为《笺释》。与朱筠、蒋和宁、张霁、王昶诸人,同事发凡起例,龂龂不少假。及卒,大学士傅恒以述曾在事八载,实殚心力入告,奉旨赏给四品职衔”。《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二四载刘纶《杨述曾墓志铭》,记述与《清史列传》略同,且言“君之于《辑览》,则直以官与身视成书为始终,其可志也。”既然《御批通鉴辑览》一书从发凡起例开始,杨述曾就是主要纂修人,那么他充任纂修官的乾隆二十四

4、年必然是本书的始修之年。纂修《通鉴辑览》,清廷专设馆局,以大学士傅恒、来保、尹继善、刘统勋四人为总裁,设副总裁七人、提调官十五人、收掌官五人、纂修官十二人、校对官十人、总校官十二人,规格、规模均相当宏大。杨述曾名列纂修官之首,其他如朱筠、赵翼、陆锡熊、程晋芳,总校官如毕沅、纪昀等人,或已是文化名人,或在纂修此书中锻炼为硕学之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御批通鉴辑览》卷首所载清高宗御制序,题签为“乾隆丁亥秋月御笔”,即乾隆三十二年秋,一般目录之书即据此作为成书之时。然而杨述曾亦卒于本年秋天,是时此书处于“将脱稿”状况,则清高宗御制序写于全书告成之前。本书卷首尚载有馆

5、臣的《进书表》,所署日期为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十日,而且在《清高宗实录》中,《进书表》与御制序都载于这一日,可见乾隆三十三年正月才是本书正式告成之时。纂修《御批通鉴辑览》的起因,是清高宗阅读明朝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一书,“以编内采录尚未精审,特敕重加订正,并增入明代事迹”。这种因已有之书而修订增辑,是乾隆朝官方修史活动的常例,最初未必列为要务,况且当时清廷正着力纂修《大清会典》、《续文献通考》(后发展为“续三通”、“清三通”)、《皇舆西域图志》、《平定准噶尔方略》等等史书,《通鉴辑览》的纂修恐亦视作泛常之事,连清高宗有关敕令的日期亦缺记载。然而随着纂修的进展,在

6、认真讲求褒贬书法、斟酌义例过程中,其重要性遂被提高,纂修方至五代之际,已有“要之《辑览》一书非他书之比,既奉朱批,又将颁发士大夫,必家置一编”的说法。后来,清高宗在亲撰序言内,提起纂修此书的起因,乃从其“皇祖”《御批通鉴纲目》谈起,认为“皇祖”御批虽可“垂教后世”,但却未改动旧史之文,“故命儒臣纂《历代通鉴辑览》一书,尽去历朝臣各私其君之习而归之正。”这样一来,似乎纂修此书是秉承清圣祖的未竟之业,一开始就有高标准的政治、学术目的,与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无关。我们注意到:清官书不仅不载清高宗最初的修书敕令,而且把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也弄得无影无踪,《四库全书》

7、中未收,甚至《四库全书总目》也未作为“存目”加以介绍,其中有否忌讳,实为疑案。《御批通鉴辑览》成书后,又于乾隆三十六年将书中清高宗的批语录出另成一书,共十二卷,名为《评鉴阐要》。后收入《四库全书》史评类。乾隆三十八年开始的编纂《四库全书》活动,是清官方对思想文化和文献遗产大规模的、全面的清理,《御批通鉴辑览》也再历一次补充更定。乾隆四十年,清高宗谕令将南明唐、桂二王附记于卷后。五代、北宋时辽国进攻内地政权,原从后晋时起书为“侵”,此前仍书“入寇”,乾隆四十二年于校勘本书中,谕令一律依列国互伐之例书“侵”。乾隆四十七年又命《通鉴辑览》记载吴三桂攻入缅甸擒南明桂王朱

8、由榔事,提出不应泯没史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