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

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

ID:19864142

大小:201.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10-07

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_第1页
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_第2页
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_第3页
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_第4页
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漫谈“学习”——厌学、差生与个性化差异余勇ygogo@126.com自我介绍: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生班。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学德育校长。工作机构: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武汉市教科院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武汉市青少年维权中心武汉市青少年12355热线、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长热线”专家组成员、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成长”栏目特聘“家庭教育咨询专家”。研究方向:青少年情绪辅导、亲子关系辅导、厌学问题辅导前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

2、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抑郁、焦虑、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目前,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3.4亿,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日益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厌学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学生学业的问题,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青少年行为不良、网络成瘾、酗酒吸毒甚至犯罪。面对学生厌学,家长、教师痛心疾首但大多束手无策。

3、前言咨询案例统计:厌学、人际、网瘾三大问题未经证实的数据:全国隐性失学——厌学青少年约10,000,000人一、学生厌学及其主要表现学生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也就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引起的不适和疲倦状态。主要表现: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经常逃学和旷课,严重的会导致逃学。二、学生厌学的情况及特点1.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有一半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现象。2.厌学情况随年级的增高而日趋严重。3.年级越低,男女厌学

4、之比越大,随年级升高,比值逐渐缩小,女生厌学的人数增多。4.男生比女生的厌学情况严重。三、学生厌学的原因孩子厌学原因比较复杂。其有生物学因素影响,也包括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方面的影响。一般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1.社会因素。2.学校因素。3.家庭因素。4.自身因素。四、对于厌学情绪的再认识理由不等于原因:为什么在丰富的社会诱惑的面前,学生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呢?为什么“‘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而

5、不是积极地学习方式呢?四、对于厌学情绪的再认识为什么“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就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厌学情绪呢?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愿望,而有的确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呢?(一)学习是什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对人意味着什么。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积极的生物体,所有儿童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的本能倾向。他把组织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称为认知结构,我们运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行为或思维的模式,即图式,来探究周围的世界并与之互动。(一)学习是什么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依赖于这个过程,在不平衡状态——平衡作用的交互中,儿童显现出新的思维方式,并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说,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新的信息是人的一种本能,“不懂就学”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一)学习是什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那么,是什么使正处于思维发展黄金时期的青少年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使探究的渴望消失、求知热情减退呢?面对着大量的新知识,平衡作用为何失去了作用?(一)学习是什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两个建设性的假设:1、周围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缺少不平衡状态的刺激,即学习的对象不具有

7、挑战性,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又或者是学习对象过于深奥难懂,学生无法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来统和眼前的知识,无法与旧有的图式建立起来联系而引起足够的关注;(一)学习是什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某种因素的出现阻断了认知平衡过程的出现,而使学生放弃了根据新的信息或经验来修改已有图示的过程,从而无法产生新的知识建构。(二)“学”与“不学”——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如果某行为能够持续下去,那么该行为一定受到了某种强化。同样的,学生逃避学习的行为之所以能持续下去,也一定存在某种强化。(二)“

8、学”与“不学”——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失败痛苦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令人产生挫败感,疲倦乏味、令人生厌的活动,而摆脱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的最好办法就是逃避学习。习得性失助感(一)概念与实验事实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LH)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塞利格曼(M.E.P.Seligman)1967年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