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

ID:19846027

大小:1.1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6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_第3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_第4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肝胆病证 眩晕(26p)》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眩晕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一.概述1.定义:眩,指眼花,晕,指头晕,因临床上头晕与眼花常同时并见,故合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昏倒。2.别名:在古医籍中,尚有眩冒”、‘头眩”、“头风眩”、“旋运”等,皆为本病之别名。3.历史沿革(1)《内经》认为,无论虚、实,皆可导致眩晕。在脏腑归属上,《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在病性归属上,《灵枢.卫气篇》认为:“上虚则眩”。,在发病原因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说“木郁之

2、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这些理论为眩晕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2)汉代张仲景在对眩晕病病因病理的认识以及辨证施治上,在《内经》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他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3)唐代,对眩晕病的病因病机分析、辨证施治、饮食宜忌等都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前人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王焘于《外台秘要》一书中记述了治疗“头风眩方”九首,“头风旋方”七首。他还提出了本病患者在饮食上要忌食猪肉,冷水,生菜、桃李、海藻等物,对本病在生活调养上也有一定参考意义。(4)宋代以后,对眩晕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等又

3、进行了许多补充。严用和于《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第一次指出外感风、寒、暑、湿,皆可导致眩晕,但严氏所论外感病证中,“眩晕”其实是作为一个症状出现的,也就是说‘眩晕”并非主要证候,当需识之。从严氏所制的治眩晕方剂来看,如阳虚中寒入脑方、中暑眩晕方等,也很能说明这一点。但是,严氏提出的“七情内伤”致眩说,即补充了前人之未备,又符合医疗实践。宋《圣济总录》认为:由于风邪入中,干忤经络,使五脏六腑精气不能上养诸窍,遂可致眩。(5)金代的刘完素和张子和对本病也有论述。刘氏从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提示了眩晕病的发病原因,为我们临床

4、诊治此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张子和《儒门事亲》主张痰实致眩的。他所使用的吐法治眩也是独具慧眼的。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除痰火外,丹溪亦阐述了淫欲过度,吐衄崩漏等因虚致眩的机理。(6)明·虞抟《医学正传·眩晕》观体质而辨治的思想,虽不能尽概眩晕病之全,但也能为我们对本病的论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这个时期的周之干着重从五脏虚弱论述眩晕病的发病。在治疗上,他主张脾虚者用四君子汤加半夏、天麻,肾虚者用六味汤加人参,血虚火升而晕可用芎归芍药汤,肝木无制而晕则用黄芪建中汤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在因虚致眩的论述和治疗上,周氏是比

5、较全面的,并有一定的突破,为后世对本病虚证的诊治提供了有益的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7)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理论基础上,对下虚致眩作了论述。在本病的认识上,景岳总结得非常全面。张氏以阴阳为纲,论述眩晕病的成因病理,又以阴阳互相依存的原理确定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实是难能可贵。其中最有益的提示是,“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临证之时,不仅要着眼于病变局部,而且还要考虑到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他在强调“虚’的同时,并不忽视致病原因及其病理产物的消除。总之,这个时期的医家对本病的症、脉、治及理、法

6、、方药治疗的认识已进一步完善。(8)到了清代,对本病的认识更加全面,直至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李中梓在《证治汇补》中将本病分门别类,其论述亦较精当。从病因到外候,由病理至方药,他都作了阐述。其中的“鹿茸肾气丸”治疗肾气衰弱所致的眩晕,又补出了前人之所未备。何梦瑶、沈金鳌两家着重强调“风火相煽”导致眩晕的理论,罗国纲则从虚论治,它法只为治标。林佩琴指出由风火所致眩晕的治疗与一般外感风火“大异”,此论把内生的病理的“风、火”与外感六淫之风、火区别开来,施以不同的治法,实为本书之精当之处,清末医家如唐容川、雷大震、怀抱奇、

7、程曦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的论述。总之,关于对本病理法方药的认识,以《内经》、仲景学说为源,历代渐有发展,使其日趋完善。4.讨论范围:本篇所讨论的仅是内伤引起的眩晕西医学中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病,临床表现以弦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1.病因(1)情志所伤恼怒过度,导致盱气郁结,化火上逆,或伤肾阴,阴虚阳亢,忧思伤脾,气血乏源,日久清窍失养,均可发生眩晕,同时气郁化火生痰,上蒙清窍亦可致眩(2)饮食所伤饥饱失宜,过食寒凉,损伤中气,气血生化乏源,遂致清窍失养而

8、眩晕。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聚水生痰,上蒙清窍亦可致眩。在辨饮食所伤时,需考虑体质因素,一般瘦而黄者多阴血虚,胖而白者多气虚痰湿。(3)失血外伤、吐衄、崩漏、便血或新产之后出血过多等,均可直接引起气血虚弱而致眩晕。正如龚廷贤在《寿世保元·眩晕》中所说;“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眩晕之生于血虚也”。(4)劳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