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25910
大小:3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6
《中国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日对外宣布,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将于今年下半年先后发射升空。 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后,将与它进行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已完成各系统性能试验、系统间接口匹配和模拟飞行测试,即将转入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试验测试阶段。神舟八号飞船将于3月中旬完成电性能测试。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装载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设备研制进展顺利。 发射天宫一号目
2、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均为长征二号F火箭,其中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已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发射神舟八号的火箭已开始装配。发射场、着陆场和测控通信系统准备工作也在全面推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持续发展必须突破和掌握的基本技术。在今年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后,中国还将于明年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实现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室相关科学实验活动。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训练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新选拔的两名女航天员也参加了训练。环球时报3月1日报道2009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
3、次出现了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天宫一号”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可望于2011年进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相关资料“天宫一号”与中国未来空间站计划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
4、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我国目前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
5、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
6、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7、,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3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立
8、项下马,16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启动,今天,中国航天人的身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7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