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18710
大小:9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6
《11-12-2第二专题“两会”精神中民生问题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州工程仿真科技有限公司第一专题:“两会”精神中民生问题的思考思想理论教学部郭镇方教授“两会”闭幕已过二月,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民生问题的讨论,尤其是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问题的系统安排和目标任务的确定,都将我国2012年的民生问题及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也必将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想就我国今年的民生问题谈三个问题:一、民生的概念与民生问题的界定;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重视和改善民生;三、2012年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对策。一、民生的
2、概念与民生问题的界定要准确理解我国目前所一再强调的民生问题,需要首先搞清楚民生的涵义和内容这些最基本的认识问题。(一)民生的涵义据《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即公元前597年),本意指的是人民的生活及其条件。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见李梦生撰:《左传·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471页。,讲的就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换来生活的富足。这在我国古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传递下来的基本观念。就是在今天21世纪的中国人中,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认识。
3、因此,将“民生”理解为百姓的基本生计,是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臣下还是君主——都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传。这可以看成是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中国文化的根源。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
4、版社1981年版,第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5页(二)民生的广狭二义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因素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问题。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
5、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而且在这种意义上研究民生问题,还极容易混淆了其他领域的相关问题。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狭义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
6、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人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9工程仿真广州工程仿真科技有限公司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三)民生的内容民生内容取决于研究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从单个人生存的条件和方式上看,它应该包括人们为了满足一定条件或时期内“吃穿住用行”的各项需要。由于这种“需要的范围”,是“历史
7、的产物”,具体地说它将“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其中将主要取决于人们处于什么样的阶级以及这个阶级地位“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从而它有哪些习惯和生活要求”,因此在以吃穿住用行为主要标志的人们的生活需要上,就存在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在发挥着作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正因为如此,从个人角度来观察的民生问题也就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既有来自于由个人天赋和后天教育所造成的体力和智力上的不平等的因素,也有来自于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机会的不平等所造
8、成的差别。人们在对维持“民生”所需要的资源上既不存在着天赋的“自由、平等和人权”,也不存在着获取这些资源上的绝对公平的分配体制和机制,于是人们只能根据自己有条件获取的这些资源来解决自己的“民生”问题。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则应划定出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包括以不同收入为基准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在“民生”上的各自标准,因此就需要根据整个社会的经济统计资料来确定出大致可以包含单个的个人所认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