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

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

ID:19795952

大小:172.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06

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旋挖桩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旋挖桩施工方案旋挖桩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施工实施目标及概况1第二章旋挖桩施工方案4第三章施工进度、劳动力及设备投入计划12第四章工期的保证措施14§4.1组织管理措施14§4.2.施工工期保证措施144.2.1机械设备的保证措施154.2.2物资保证措施154.2.3劳动力的保证措施154.2.4加强计划管理15第五章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7§5.1.工程质量目标17§5.2.质量控制原则17§5.3.质量保证体系17§5.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95.4.1建立创全优管理制度195.4.2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20

2、§5.5.施工质量管理与工程监理验收21§5.6.工程质量受控215.6.1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图22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23§6.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36.1.1安全保证体系236.1.2安全保证措施2411旋挖桩施工方案§6.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7§6.3环境保护措施28§6.4成品保护措施2911旋挖桩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施工实施目标及概况§1.1工程施工实施目标高度重视本工程的施工,科学地组织交叉流水作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认真履行合同,实行对业主的承诺,以一流的项目管理

3、、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文明施工、一流的安全措施、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确保实现如下目标:1、施工质量目标:优良工程。2、施工安全目标:实现安全生产“六无”目标,即无死亡、无重伤、无倒塌、无中毒、无爆炸、无重大机械交通事故。3、施工工期目标:按照甲方要求完成任务,工期为20天。§1.2编制依据1、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2、有关现行施工规范、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广东省标

4、准)》DBJ15-60-2008〕。3、我司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1.3工程概况1.3.1工程位置及规模**工程位于**,桩基础由**负责设计,包括预应力管桩和旋挖桩,其中旋挖桩数量约212根,设计桩径Φ1000,平均桩长约35.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根据入岩深度及承载力不等分三种桩型:ZH1型桩入中风化泥岩1.0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800KN(抗拔力特征值1100KN);ZH2型桩入中风化泥岩3.0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5100KN(抗拔力特征值2000KN);ZH3型桩入中风化泥岩5.

5、0m11旋挖桩施工方案,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6700KN(抗拔力特征值3000KN)。1.3.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据钻孔揭露,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30.23~35.95m不等,平均厚度34.32m,由人工堆积、冲积层组成,下伏基岩为第三纪系沉积岩—泥岩。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人工堆积(Q4ml)土性为素填土,全场各钻孔均有揭露,呈层状分布,厚度0.60~4.50m,平均1.97m;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中细砂粒,一般未经压实,结构松散。2、冲积层(Q4al)本场地冲积层全场地分布,总厚度28.10~34

6、.60m,平均32.35m,按其土性由上而下可划分为:(1)粉质粘土(层号2-1):灰黄色,湿,可塑,含少量中细砂粒,土质均匀性一般,局部含少量腐殖质,厚度0.50~4.00m。(2)淤泥(层号2-2):灰黑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含较多粉细砂,平均2.99m。(3)粉砂(层号2-3):青灰色,饱和,松散,含大量淤泥质,约5~10%,厚度0.60~12.50m,平均4.67m。(4)中砂(层号2-4):灰白色、黄褐色,松散,饱和,厚度1.50~20.60m,平均9.56m。(5)粗砂(层号2-5):灰白色,黄

7、褐色,饱和,松散,以石英颗粒为主,混少量粘粒,分选性较好,厚度1.40~22.90m,平均9.06m,(6)砾砂(层号2-6):灰白色,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仅钻孔ZK133揭露,厚度2.30。(7)粉砂(层号2-7):灰黑色,饱和,松散,含大量淤泥质,约5%~10%,厚度0.90~20.60m,平均6.65m。(8)圆砾(层号2-8):11旋挖桩施工方案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级配分选性较好,厚度1.00~5.30m,平均3.19m。(9)卵石(层号2-9):灰黄色、青灰色,饱和,

8、稍密~中密,以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粒径2~6cm,其间填充中粗砂粒及少量粘粒,全场地呈层状分布,在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大部分钻孔未揭穿。3、第三系泥岩(E)(1)强风化岩带(层号3-1):岩性为泥岩,褐红色,风化强烈,岩芯上部为半岩半土状,下部部分为碎块状或短柱状,其结构清晰,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岩块手可折断。(2)中风化岩带(层号3-2):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