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

ID:19794754

大小:5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6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_第1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_第2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_第3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_第4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1  第一章 上古口传文学  第一节 原始歌谣  一、原始歌谣的生产与保存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比较接近原始形态或较为可信的原始歌谣,只有《弹歌》(《吴越年龄》)、《伊耆氏蜡辞》(《礼记·郊特牲》)《候人歌》(《吕氏年龄·音初》)及甲骨卜辞和《周易》里一些卦爻辞所保存的歌谣。  二、原始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我国现存原始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歌谣  这类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

2、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描绘和歌颂了劳动本身和劳动者,还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着他们对获取更多猎物的无穷渴看。  2、祭奠歌谣  这类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看,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又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祈祷式的祭歌,表现的是先民对神的畏惧、屈从、

3、祈求和献媚,目的在求神降福。如:“癸卯卜,本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片)。  第二种是咒语式祭歌,表现了先民反抗和征服的意愿,他们相信可以凭借语言的气力喝令、胁迫神祗服从人的意愿,让神保佑人类免受自然灾难的侵扰。最突出的是《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回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回其泽!”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1  第一章 上古口传文学  第一节 原始歌谣  一、原始歌谣的生产与保存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比较接近原始形态或较为可信的原始

4、歌谣,只有《弹歌》(《吴越年龄》)、《伊耆氏蜡辞》(《礼记·郊特牲》)《候人歌》(《吕氏年龄·音初》)及甲骨卜辞和《周易》里一些卦爻辞所保存的歌谣。  二、原始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我国现存原始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歌谣  这类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

5、动生活,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描绘和歌颂了劳动本身和劳动者,还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着他们对获取更多猎物的无穷渴看。  2、祭奠歌谣  这类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看,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又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祈祷式的祭歌,表现的是先民对神的畏惧、屈从、祈求和献媚,目的在求神降福。如:“癸卯卜,本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片)。  第二种是咒语式祭歌,表现了先民反抗和征服的意愿,他们

6、相信可以凭借语言的气力喝令、胁迫神祗服从人的意愿,让神保佑人类免受自然灾难的侵扰。最突出的是《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回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回其泽!”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1  第一章 上古口传文学  第一节 原始歌谣  一、原始歌谣的生产与保存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比较接近原始形态或较为可信的原始歌谣,只有《弹歌》(《吴越年龄》)、《伊耆氏蜡辞》(《礼记·郊特牲》)《候人歌》(《吕氏年龄·音初》)及甲骨卜辞和《周易》里一些卦爻辞所保存的歌谣。  二、原始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我

7、国现存原始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歌谣  这类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描绘和歌颂了劳动本身和劳动者,还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着他们对获取更多猎物的无穷渴看。  2、祭

8、奠歌谣  这类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看,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又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祈祷式的祭歌,表现的是先民对神的畏惧、屈从、祈求和献媚,目的在求神降福。如:“癸卯卜,本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片)。  第二种是咒语式祭歌,表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