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

ID:19789422

大小:508.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06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1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2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3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4页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划免疫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免疫规划(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政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

2、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政策支持卫生部《预防接种管理规范》《疫苗流通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其它及本地一些规范性文件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50年代全国普种牛痘苗,先后开展了卡介苗(BCG)、白喉类毒素(DT)、百日咳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的接种。卫生部发布《种痘暂行办法》(1950年)、《接种卡介苗

3、暂行办法》(1954年)、《卡介苗接种工作方案》(1957年)。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在城乡逐步推广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卡片。在广大城市对免疫对象按免疫程序进行四种疫苗(BCG、OPV、DPT、MV)的适时接种,在农村则主要开展冬春季的突击接种。卫生部发布《种痘办法》(1962年)、《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1963年)。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90年代-1中国政府签署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

4、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国务院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将计划免疫工作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报告(199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与强化免疫活动。我国计划免疫历史回顾20世纪90年代-3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1990年),《全国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1991年),《全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1991年),《全国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管理规

5、程》(1992年),《全国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管理办法(试行)》(1992年),《1997-2000年全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规划》(1997年),《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1997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1997年),《全国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常规免疫接种方案》(1997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998年)。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

6、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取决于机体、抗原和疫苗使用三方面因素,疫苗使用又由以下方面决定疫苗的效果。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1、接种部位和途径口服、皮内、皮下、肌内四种途径。采用何种接种部位和途径是根据疫苗的性质、免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接种反应来决定,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执行。如卡介苗规定为皮内注射,若误注皮下或肌肉会引起性寒性浓疡,若破溃难以愈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臀部肌肉则不如注射上臂三角肌肉的免疫效果好。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2、接种剂量在相同接种途径下剂量与产生免疫力成正比,剂量

7、不足不行,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剂量不足会影响免疫效果,剂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3、接种次数活疫苗如麻疹活疫苗、卡介苗等一次接种成功即能产生充分免疫力,而灭活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等需注射3针。第一针只是初次免疫应答,只产生IgM抗体和极低的IgG抗体,第2次注射能产生较第1次高10-50倍的抗体水平,只有完成全程注射才能产生充分的免疫力。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4、针次间隔根据疫苗的性质不同,不同针次间需要有一定间隔。一般灭活疫苗类第1针注射后7-10天开始产生免疫力,2-3周后逐渐下降,故一般间隔可为2周。若为吸附剂

8、疫苗因吸收较慢,至少应间隔4-6周为宜。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针次间隔为最短时间,一般可以适当延长,不宜缩短接种间隔时间,以免影响免疫的效果。但是间隔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所以尽量在1周岁内完成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类疫苗(M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