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方戏—扬剧

扬州地方戏—扬剧

ID:19784860

大小:828.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06

扬州地方戏—扬剧_第1页
扬州地方戏—扬剧_第2页
扬州地方戏—扬剧_第3页
扬州地方戏—扬剧_第4页
扬州地方戏—扬剧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地方戏—扬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的地方戏扬剧我可爱的家乡——扬州历史名人眼中的扬州:姜夔告诉我,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杜牧告诉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尽珠帘总不如。李白也曾告诉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更为甚者的是隋炀帝,为一睹琼花芳容,三次驭浩荡龙舟,远涉千山万水,遥遥而至,管他是要看国色天香的琼花,还是要看貌胜天仙的张丽华,反正,他来了!你看,那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少年天子杨广,“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不惜以江山社稷换一回扬州梦游!  这莫非还不足以让你想见她昔日的繁华与气度?扬州简介(文化)《烟花三月》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

2、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雕版印刷技艺,高邮民歌,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木偶戏(杖头木偶戏),扬州弹词,盆景技艺(扬派盆景技艺),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等等都是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扬剧。江泽民说:扬州是我可爱的故乡,我们一定要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扬州自古以来一直是社会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在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扬州地方戏——扬剧自然有她那传奇般的故事,

3、下面进入今天演讲的正题:扬剧。扬剧扬剧由来及发展走向成熟经典剧目艺术特点曲牌角色行当扬剧由来及发展扬州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大批的豪商巨贾、文人雅士云聚扬州,为扬剧这戏曲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和人文基础。那是的豪商喜欢办堂会搞娱乐,请个戏班在家唱堂会来娱己娱人,这就是扬剧产生的社会基础。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花鼓戏扬州花鼓是清初就很流行的一种民

4、间表演艺术,最早多由木工、瓦工、铁匠、铜匠、剃头匠(理发)、裁缝等手艺人,逢年过节,玩灯赛会,自愿结合,载歌载舞,自娱自乐。后来,花鼓配上乐曲,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逐步形成花鼓戏。(又称“小开口”)香火戏扬州、镇江及其各乡镇,民间香火、祭祀风俗由来已久。其源于古代的“傩”,专事驱邪降福,酬神祭鬼。名目有青苗会、牛栏会、长生会、龙王会等,做会的香火又称“童子”。分内外坛,内坛为文香火,坐唱神鬼故事;外坛为武香火,在广场上作爬旗杆、穿火圈、站刀、盘石磙等表演。后来在唱念表演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于广场搭台演唱,这便形成香火戏(又称“大开口”)。曾发现清乾隆

5、四十九年(1784)香火戏手抄本《张郎休妻》,可鉴香火戏至迟于乾隆年间便已形成。扬州清曲扬州清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坐唱艺术,曲牌十分丰富,多达百余种,有短曲有套曲。其音乐唱腔和演唱技法,现为花鼓戏所吸取,后为扬剧音乐奠定了基础。民国初年,花鼓戏(小开口)与香火戏(大开口)艺人纷纷组班,应邀到南京、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并在上海形成繁盛局面。上海为大都市,与扬州并不接壤,但却拥有大量扬州移民,以“三把刀”(理发、厨师、修脚)为代表的服务行列,更是扬帮人的天下。扬州的市井文化和乡土文化相应进入上海,便使上海也成为扬州地方戏曲的又一重要流行地域。“大、小开口”

6、在上海时又分别称“维扬大班”和“维扬文戏”。民国二十年(1931)“大、小开口”艺人以“维扬戏”(后又称“扬州戏”)名称于上海聚宝楼戏馆共演《十美图》,自此逐步合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扬州、镇江、南京以及上海都举办了艺人学习班,1950年维扬戏由政府定名为扬剧。走向成熟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是扬剧艺术日臻发展与走向成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艺人们进一步向京剧学习了武打技巧,身段动作、服装头饰、脸谱化装,还借鉴了越剧、淮剧及话剧等表演手段,丰富了艺术表现力。角色行当也由生细分为小生、正生、老生;旦分小旦、花旦、正旦、老旦;丑分文丑、武

7、丑、男丑、女丑等。其次,形成了各行当艺术流派,仅生旦行当就有金(运贵)派、高(秀英)派、筱(玉英)派、华(素琴)派。金运贵,原名刘秀卿,因擅演《珍珠塔》,有"活文卿"之称,她创造的〔自由调〕和金派表演风格,在扬剧界有很大的影响还有,艺人们还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对音乐唱腔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相结合的音乐体系,常用曲调和板式有〔滚板〕、〔数板〕、〔大陆板〕、〔十字调〕、〔梳妆台〕、〔补缸调〕、〔汉调〕、〔银纽丝〕等。早期扬剧,虽有阔口、窄口(大小嗓子)之分,却同调同腔。自女演员出现后,针对男女音域的差异,乐师江腾胶等人创造了同调不同弦的路子

8、,解决男女同台合演的问题。同时吸收了京剧、昆剧的锣鼓经和吹奏曲牌,丰富了场景音乐。经典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