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80746
大小:13.49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0-06
《鱼类增养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类增养殖技术课程负责人刘贤忠鱼类增养殖技术总体设计思路鱼类增养殖技术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校企合作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生产过程任务设计内容“三位一体”的立体考核鱼类增养殖技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鱼类增养殖技术课程设计汇报提纲水产养殖专业岗位和课程体系的关系水产养殖专业核心工作岗位饵料生物培养水产生物苗种繁育水产生物养成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虾蟹增养殖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鱼类增养殖技术水产生物苗种繁育工水产养殖员“鱼类增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
2、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掌握鱼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鱼类繁殖发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鱼类的人工育苗、养成的技术流程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考取中高级水产苗种繁育工、水产养殖员服务。课程性质课程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亲鱼的培育、人工催产及受精、受精卵孵化、仔鱼的培育、幼鱼的培育等鱼类苗种繁育及大水域粗放养殖、大水域集约化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鱼类养殖、稻田养鱼等鱼类养成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模拟、实训、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及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技能,具备对育苗、养殖
3、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培养一定的生产研究与创新能力,同时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2、课程设计设计理念: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精神,在充分调研日照及周边地区水产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水产养殖行业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与一线生产企业紧密合作,从满足水产养殖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重新编排鱼类增养殖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与生产企业
4、广泛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利用网络等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的动态性、开放性。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校企合作,参照水产养殖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内容按生产流程组织教学实施以“学产周期同步,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校企合作,参照水产养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要求构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生产流程化编排教学内容按照“学产周期同步,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教、做”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
5、学手段和资源,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的动态性、开放性。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1校企合作,参照水产养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要求构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日照计周边地区150余家水产企业的问卷调查,并邀请日照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日照水产研究所、中科院黄海所、山的农业大学、烟台百佳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行业专家共同对鱼类增养殖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构建,根据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鱼类养殖的特点,兼顾南北养殖品种、模式的差异,着重突出能满足水产动物苗种繁育、水产动物养殖岗位需求及水产苗种繁
6、育工和水产动物养殖员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将本门课程划分为鱼类的苗种繁育和鱼类养成两大主要模块,把每一模块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依据具体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2按生产流程化编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开展打破传统的“课堂理论学习→企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的顺序,完全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如鱼类苗种繁育的学习按照亲鱼的选择培育、亲鱼的促熟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培育、稚鱼的培育、幼鱼的培育、苗种出售等生产环节次序展开,针对每一工作任务的需要边展示理论知识,边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熟悉该环的技能要求和操作要点后再进一步
7、总结提升。3按照“学产周期同步,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教、做”一体化教学。根据鱼类苗种繁育与养成的季节性特点,将鱼类苗种繁育模块的教学设置在春夏季进行,鱼类养成模块的教学则根据具体养殖品种和模式在夏秋季进行。具体教学周期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安排,实行小班教学,每小班的教学进度依据所在企业的生产进度而定,专任教师与企业外聘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共同和本小班的同学完成教学任务。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和资源,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的动态性、开放性。利用学院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本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发掘多媒体教学
8、的优势,根据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养殖品种的更替对岗位任务和能力的新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与学生及养殖企业的互动沟通,真正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与教学。5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本门课程的综合考核成绩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校方任课教师50%(包括技能考核占30%,实训报告、总结占20%),企业评价(工作业绩、责任心、协作精神)30%,学生自评20%(自我鉴定10%,小组成员互评10%)。二、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