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达濠侨中xueer【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吸热、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2)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如何充分利用燃料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能量互变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思维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2.从热能变化的角度分,化学反应有哪些类型?3.为什么反应中会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思考]演示实验1—3、实验1—4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
2、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物的总能量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物的总能量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下页二、燃料的充分燃烧1.什么是化石燃料?目前使用最多的燃料是什么?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3.燃料燃烧时,若空气
3、过量或不足,会造成什么后果?4.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5.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怎样高效清洁的使用煤炭?[问题]1、化石燃料:P20人类当前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由于化石燃料无法再生;所以人类应当树立节能意识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2、条件:(1)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3、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产热少,浪费资源,产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污染)4、采有粉碎固体燃料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1、化石燃料:P20人类当
4、前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无法再生;所以人类应当树立节能意识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2、条件:(1)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3、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产热少,浪费资源,产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污染)4、采有粉碎固体燃料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返回5、返回酸雨的危害6、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煤的燃烧,因此采取排烟脱硫,回收二氧化碳用以其它生产,可使其变废为宝,采用对燃料脱硫的办法,综合开发煤、硫资源,可使物尽其用。另外
5、,大力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将固体煤气化或液化,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酸雨以及提高煤炭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返回例题:1、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A:2H2(g)+O2(g)=2H2O(g)+Q12H2(g)+O2(g)=2H2O(l)+Q2分析:反应物的状态,数量和生成物的数量都相同,但由于气态水转化为液态要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Q2>Q1B:S(g)+O2(g)=SO2(g)+Q1S(S)+O2(g)=SO2(g)+Q2两式数量相同,S由固态吸收热量转化为气态,再氧化燃烧生成SO2。其放出热量的总和小于
6、由气态S直接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2<Q1C:C(S)+1/2O2(g)=CO(g)+Q1C(S)+O2(g)=CO2(g)+Q2固态C氧化为CO,释放出热量Q1,CO是气体燃料,和O2反应生成CO2,又释放热量Q3,两次释放热量的总和Q1+Q3,等于固态C氧化为气态CO2释放的热量Q2,∴Q2>Q112g石墨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393.51KJ热量;12g金刚石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395.41KJ热量,试比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稳定?比较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金刚石和石墨,与O2完全反应,生成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CO2,金
7、刚石释放出的热量更多,说明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不稳定例题2: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水煤气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练习]cD3、酸雨危害可包括()①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肺部疾病而使人致死,②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杆物的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⑤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
8、水酸化.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酸雨危害可包括()①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肺部疾病而使人致死,②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杆物的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⑤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