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

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

ID:19765442

大小:57.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_第1页
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_第2页
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_第3页
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_第4页
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摘要]建立现代财政体制以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离不幵对税权配置制度的改革。一般而言,经济体制是税权配置的决定性因素,经济体制的变动也势必引发税权配置的变动。然而,在新常态背景下,强化制度供给,以制度创新强化国家治理能力,是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关键。因此,调整税权配置结构、促进税权配置改革是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归纳了中国建国以来历次税权配置变迁的原因与过程,总结了中国税权配置的特征。[关键词]税权配置;自产国家;分税制;“营改增’;改革中图分类号:F81

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6)03-0077-07建立现代财政体制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权配置是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多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师,奉行“拿来主义”。然而,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拿来主义”产生的“水土不服”、“本本主义”等问题越发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的改革步伐。要克服“拿来主义”的问题。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必须从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着手,研究中国税权配置制度变迁的特征。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税权配置改革十一

3、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起点。财政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一环,因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财政体制变革的分水岭。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税权配置制度与演变。有助于发现中国税权配置变动的客观规律。(一)中央高度集权的税权配置模式形成新中国成立之时,是一个百废待兴、国家财政经济陷入极度困难的局面。由于近半个世纪的战争与掠夺,特别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实际上已濒临崩溃。新中国中央政府为了统一全国财政管理,1950年3月政务院先后颁布政令,确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税权配置格局。第一,中央

4、政府享有地方税收立法的最终审批权。第二,一切税收收入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使用,中央政府特批地方独立开征的税种除外。第三,在税收征管方面,除了中央批准可以征收的地方税以外,所有税收的课税对象和课税税率都由中央政府制定或修改,各地方政府无权自行调整、必须依规征管,换句话说,地方政府在税收征管方面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中央政府完全掌控了税收征管权。从1950年到1978年,中国仿照前苏联经济模式,逐渐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短缺经济”,社会生产、生活资料极其匮乏,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5、。为了适应这一经济大背景,财政管理体制也呈现出“统收统支”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模式。当时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管理模式除了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外,总体上类似于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模式,即地方的所有财政收入全部逐级上缴中央.地方财政支出所需经费则再由中央统一核定后拨付。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中,中央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掌控了全国几乎所有的财力,地方也呈现出对中央绝对依赖与服从。(二)建国后第一次税权配置改革自1956年开始.中国已经不再是“税收国家”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也是来自公有制经济

6、(国营或集体经济)上缴的利润。此时,国营企业的税收越来越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国营企业纳税与上缴利润并没有什么实质差别,国营企业再也不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纳税人,而是与政府一样,属于整个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这种主要依赖国营企业上缴利润取得国家财政收入模式,被称为“自产国家”,也被科斯称为“中央集权化的经济”。然而.当时党的领导人对经济高度中央集权的前苏联模式并不信任,特别是毛泽东主席提出“国家和生产单位(城市中的工厂及农村的生产队)与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平衡。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1958年中

7、国开始了包括税权在内的分权改革。此次经济领域的分权改革对当时的税收管理体制有着四方面的影响:第一,增加了地方固定收入。《关于改进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将部分税种由中央统管税种调整为地方税种,相应的税收管理权也下放至省一级自行负责,地方也就享有了关于这些税种的优惠减免权以及对课税对象、税率的小幅度调整权。第二,原来由中央负责征收管理的共享税,税收征管权开始移交各省份,并赋予各省份对这部分共享税的优惠减免权和制定加税措施的权力。第三,赋予各省份开征地方税的地方税收立法权。第四,赋予基层政府税收优惠减免权。但是,计划

8、经济体制下税收只有形式意义,对地方财力最有贡献作用的是国营企业的管理权,此次分权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约88%原属中央各部委直属的国营企业移交给地方,地方财力迅速加强。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也造成这样一种怪相,即地方政府虽然获得了在经济上的自主权,但是地方政府只是听命于中央政府。即便地方各级党政官员出现经济决策失误,也并不用为经济决策失误产生的损失承担责任。因此,随后到来的“大跃进”,一些地方以贯彻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