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60302
大小:37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5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十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题强化练(十六)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提示 F。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提示 F。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提示 F。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示 T。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社会的基本矛盾。提
2、示 F。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社会需要解决各种具体矛盾。6.英雄人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示 F。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7.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提示 F。不管是正确的价值观还是错误的价值观都会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8.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主要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提示 T。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9.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提示 T。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10.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提示 F。实现人生价值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观能动性只是因素之一。二、选择题(
3、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追求自由的态度源自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存在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答案 A7解析 这种追求自由的态度源自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B说法错误;题干未涉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反作用,C、D不符合题意。12.(2016·安吉期中)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4、兴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变化D.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答案 D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故D当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错误;B与材料无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于,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C错误。13.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体现了(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答案 B解析 “手推磨”“蒸汽磨”代表的是生产力,与
5、之相适应,分别产生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4.目前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蕴涵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 B解析 文化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已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说明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故B符合题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不符合题意;经济基础决定上
6、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故C错误;材料强调变革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D不符合题意。715.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 )A.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 C解析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基础,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属于上层建筑,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正确;A错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与材料无
7、关。16.“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C.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答案 D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观点错误;材料强调精神财富产生的根源在于群众的实践,D符合题意;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7.(2016·宁波模拟)2016年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