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

ID:19757426

大小:376.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05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_第1页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_第2页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_第3页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_第4页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发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1/7/11第五章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第一节发热22021/7/1症状(symptom)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鉴别诊断疾病的依据32021/7/1体征(sign)患病机体客观存在的异常。42021/7/1第一节发热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人T<22℃→心跳停止;T>43℃→酶变性而死亡;T=27℃→低温麻醉。52021/7/1一、体温调节1.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体温在安静时腋下为36.0一37℃,舌下温度比它高0.2一0.3℃,直肠内温度约高0.5℃。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

2、最高,一天中相差不到1℃。体温测试:腋下,5分钟以上。儿童体温高于成人,安静时正常体温为36.8—37.0℃。青年高于老人62021/7/172021/7/1发热及病因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0.5度时即为发热。一般昼夜温差超过1度。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是疾病时一种症状。82021/7/1发热感染性发热由病原微生物引起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微生物以外因素引起发热的原因92021/7/1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发热性质病因疾病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感冒、肺炎、伤寒、麻疹感染性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发热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血液病淋巴瘤、恶组、噬血

3、细胞综合征、白血病等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实体肿瘤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理化损伤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神经源性发热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他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非感染性发热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102021/7/1发热的临床分度及热型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40℃以上112021/7/1发热的原因发热是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水平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传统上把能够引起人体和动物发热的物质

4、统称为致热原(pyrogens);122021/7/1月经前期生理性剧烈运动发热应激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病理性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成年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132021/7/1致热原调节性体温升高(>0.5C)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发热(Fever)机理142021/7/1过度产热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被动性体温升高(>0.5C)体温超过调定点水平过热(Hyperthermia)152021/7/1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外源性致热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

5、酸结晶等内源性致热原:白介素(IL-1、IL-6)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等分为外热源和内热源分子量大分子量小162021/7/1发热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1.发热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喉痛、畏寒、乏力、鼻塞咳嗽---感冒2.白细胞计数升高—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降低—病毒感染3.如儿童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斑丘疹—麻疹、伴有耳垂为中心的腮腺重大---流行性腮腺炎4.如果持续高热,如24h内持续在39-40℃,居高不下,伴有畏寒、胸痛、咳嗽,吐铁锈痰---肺炎6.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一般为功能性的发热,应认真治疗。172021/7/1四、发热时机体功能的改变(一)代谢的

6、改变水盐代谢体温上升期和高峰期:肾血流量、尿量,少尿和尿色加深;下降期:尿量、大量排汗。高热持续时,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多,加上出汗和饮水不足,可引起脱水,后者可加重发热。182021/7/1(二)生理机能的改变心血管机能改变:心率:体温上升1℃,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8(12-27)次动脉血压:在寒颤期可轻度上升192021/7/12.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变头痛,高热可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小儿在高热中可出现抽搐,常见于出生6月-6岁的儿童,称热惊厥,202021/7/13.呼吸机能改变发热时呼吸加快,机制:刺激呼吸中枢血温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传统上把

7、它看作一种加强散热的反应。212021/7/14.消化机能改变发热时出现食欲不振和唾液分泌减少。是由于消化液分泌减少及消化酶活性降低引起。有些发热病人表现为胃肠道蠕动减弱、腹胀、便秘,并可有鼓肠。这些变化只部分与发热有关。222021/7/1长期低热(慢性微热)定义:体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非功能性疾病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性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梅毒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