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

ID:1974614

大小:48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1-14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水以各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3.一个人体内有2/3是水分,儿童体内有4/5是水分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结论:水的运动经历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等循环变化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

2、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负氢多父亲多)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一

3、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的公式:ρ=m/v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2.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注:g·cm-3是g/cm3的另一种表示方法)(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3.、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2、压力的方

4、向:总是与受力面垂直17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与重力没有直接关系)4、压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互相接触②有挤压的效果5、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含义: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计算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6、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

5、:①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7、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③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④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第五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ρ排gv排4、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

6、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①F浮G上浮③F浮=G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漂浮此时V排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7、②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7、计算浮力的4种方法:①F浮=G排=ρ液gv排②F浮=G③F浮=G-F拉④F浮=F下-F上17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

8、物。悬浊液、乳浊液: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