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

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

ID:19731549

大小:219.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05

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_第1页
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_第2页
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_第3页
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_第4页
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位性皮肤炎的内外治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異位性皮膚炎的內外治法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楊麗滿1異位性皮膚炎(AtopicDermatitis)長期、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遺傳不會傳染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2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乾草熱、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特異性蛋白過敏病患血清中IgE值增高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3發生率美國和台灣的約為4%嬰兒二,三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症狀一歲以前約60%病患已出現症狀,五歲以前約85%已有症狀成人(30歲)以上才發病者較少,且常是接觸刺激物質或是曝露在朝溼環境下發病4預後約50%異

2、位性皮膚炎病患在其一生中會出現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愈廢廣泛,愈嚴重者,愈容易發生氣喘病5預後有強烈過敏家族史者,也較容易發生氣喘病40%-50%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在青春期至20歲間,症狀會獲得顯著的改善,不過越嚴重者越難痊癒6病因病機免疫過敏系統異常IgE免疫球蛋白濃度較常人高出5至10倍環境的過敏原包括塵蟎、貓狗的毛、家塵食物的過敏,例如牛奶、蛋白、玉米、大豆、魚、堅果類7臨床症狀皮膚變化通常在嬰兒期便開始90%發生在5歲之前8多在6-12週前呈現初期症狀呈急性或亞急性濕疹樣改

3、變,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疱、糜爛、流組織液、結痂、脫屑等皮疹多見於面部兩頰、前額、頭皮和四肢伸側1歲半時又逐漸改善,長大後其他皮膚問題,特別是皮膚乾燥或手部濕疹臨床症狀-嬰兒期9兩三歲以後,發炎性反應漸少,呈亞急性或慢性濕疹樣改變,皮疹為班疹、丘疹、浸潤、斑片和苔癬化等濕疹逐漸轉移至頸部、肘窩、膝窩和手腕處,臉部則較少搔癢劇烈,病程慢性,腹股溝淋巴節常腫大臨床症狀-孩童期10臨床症狀-青春期及大人期皮疹呈慢性濕疹樣或播散性神經性皮膚炎樣改變好發於肘窩及膝窩外,常可泛發至全身嚴重時呈紅皮症表現,伴有劇癢皮膚依

4、然乾燥,並有顆粒性丘疹及增濃而苔癬化之皮膚症狀發生11不論何種時期,有部分病患在病情嚴重時,全身會可出現濕疹,脫皮,紅斑性變化,及流出組織液,造成相當嚴重的症狀有些病患在下眼臉有特別明顯的溝紋,手掌皺摺變多長期摩擦造成兩側眉毛稀疏12診斷要點通常抽血檢查對於診斷異位性皮膚炎沒有助益,不過在患者的血中可以找到大量對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必須符合下列主要及次要的臨床表徵三項以上13主要表徵搔癢典型皮膚症候及分佈成人一屈側之苔癬及皺紋幼兒一面部或伸側之皮疹慢性或反復性皮膚症候個人或家庭史中有異位性

5、體質14次要的臨床表徵白內障口唇炎結膜炎面部蒼白或紅斑食物不適應手皮膚炎魚鱗癬、手掌皺紋增多、毛囊苔癬、異位性濕疹IgE增高(elevatedIgE)直接皮膚試驗陽性15次要的臨床表徵皮膚感染眼下皺紋出汗搔癢圓錐形角膜乳頭皮膚炎異位性濕疹眼臉黑暈毛囊突顯白色糠疹白色皮膚劃痕症毛料不適應皮膚乾燥脂漏性皮膚炎16併發症續發性感染細菌性:如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膿痂疹及蜂窩組織炎病毒性:如單純性疱疹、天花、感染性軟疣、及尋常性疣黴菌性:白色念珠菌感染、錐型角膜等17治療治療方法藥物療法非藥物療法藥物療法局部

6、性給藥全身性給藥18非藥物療法保濕劑的使用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危險因子的避免19異位性皮膚炎的危險因子減少環境中塵蟎的數量維持居住環境適當的溫度避免過敏食物穿著乾爽舒適的服裝,不要穿羊毛,毛線材質避免接觸刺激性的化學物品情緒控制得宜可以減少發作次數20藥物療法(1)類固醇藥膏(steroidointment)(2)抗菌藥膏(antibacterialsointment)(3)免疫抑制劑藥膏(ImmunosuppressantOintment)-免疫抑制劑tacrolimus的外用藥膏(0.01%)可以有效治療

7、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症狀21藥物療法(4)口服全身性藥物(5)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s)-有鎮靜(sedation)及止癢(antipruritic)的效果(6)其他-其他藥物包括interferon-r(INF-r),INTERLEUKIN-2(IL-2),leukotrieneinhibitors(zafirlukast,montelukast)對異位性皮膚炎都有治療效果.22中醫論治”四彎風”“頑濕”((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中記載:“四彎風生在每腿彎,腳彎,每月一發,行

8、如風癬,屬於風邪襲人腠理而成,其癢無度,搔破津水,形如濕癬”.23辨證分型濕熱內蘊型-方藥:消風導赤散加減、清熱除濕湯、除濕止癢湯脾虛濕勝型-方藥: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加減血虛風燥型-方藥:當歸飲子或地黃飲子加減24中藥加減健脾除濕:白朮、茯苓、山藥、薏苡仁、黨參、黃茋等清熱除濕:苦參、車前子、滑石、竹葉、白蘚皮、地膚子等清熱涼血藥:銀花、野菊花、梔子、蓮心、甘草梢等養血潤燥藥,:當歸、生地黃、赤白芍、首烏藤、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