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

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

ID:19722393

大小:77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5

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_第1页
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_第2页
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_第3页
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_第4页
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汉地铁的换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武汉地铁的建设发展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系湖北武汉)摘要:我们本次研究的命题是根据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的建设问题而确定的。地铁,作为一个大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它环保无污染、准时快捷、运客量大。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交通系统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外的大城市中,为了缓解堵车现象和节约能源,地铁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了。据统计,从20世纪初至今的100年间,法国巴黎已经积累形成了14条地铁线,总计210公里程度380个地铁站台,承担着1150万人口中70%的出行量。在莫斯科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80多年间,已完成1

2、1条地铁线路,总长度约300公里,170座地铁站的交通网络,承担着城市54%以上的运输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日运输量最多的轨道系统。以日本东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的东方大城市,在市民拥有600多万辆机动车的条件下,轨道系统任然解决着80%的市民出行量,靠私家车出入上下班和购物的市民只占城市运输量的10%。①我国的地铁发展的历史很短,虽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展较快的城市也都有不少的地铁,但是有很多地方与国外有些差距。在地铁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大概要数地铁换乘站了,改进地铁的换乘形式,提高换乘效率,可以有效的疏散人群,节约人们的时间和体力,是体现

3、人民优质生活一个重要的方面。关键词:地铁换乘客流量空间文化武汉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位于长江、有京广线、襄渝线、汉丹线、焦枝线、枝柳线及武大线等组成的铁路交通网。武汉客运港是长江沿线上最大的客运港口,有107、316、318国道通过武汉,武汉通往其他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组成了一个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网络。在全国交通运输格局中是少有的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人流从武汉中转至全国各地。②在

4、全国的交通网络系统中,武汉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武汉市内,由于城市大、外来人口数量多,交通方式传统,人们的出行很不方便,而城市的交通对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这需要有新的便利的交通工具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全国的交通布局中,武汉四通八达,连接和沟通了周围其他的城市。而在市内,由于有众多的国内高速、国道、铁路。从某一个方面也对市内的交通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地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出路。由于地铁处于地下,对地面已有的建筑、道路鲜有影响,会对市内通行状况有极大的改善。它可以方便的运送大量的人员,而不受地理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武汉大力发展

5、地铁是很有必要的。它也是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良机。而地铁换乘空间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空间,人们在上地铁可以很好的观看换乘空间的文化设施,长时间的就会根深蒂固与每个人心中。对外来人口来说是对武汉的宣传,对本地热来说可以增加个人的城市荣誉感。对于武汉这个第一次发展地铁的大城市,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和研究,不但要积极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也要根据实际状况结合地方特色,本次关于武汉地铁主要研究包括地铁换乘的设计模式的探讨、换乘节点的分布、地铁换乘的空间通道布置以及地铁换乘空间的文化建设。一、地铁换乘的设计模式的探讨对地铁站的换乘研究,是根据换乘站的人流量情

6、况,地铁站的地理空间状况,经济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不同的地方采用与其相合适的方式,可以节约很多资源的同时,又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利用改变地铁轨道的方式来提高换乘效率有以下两种模式:图11、如图所示,整个地下空间分为三层,同一号线的来往轨道在同一层面上,如②号线在地下第二层的平面上,①号线在地下第三层的平面上,这种换乘模式构造比较简单,换乘方式为上下换乘,对地铁站在空间长度方面要求较低,相对来说可以节省地下空间,由于乘客换乘是必须要走上下楼梯,如图阴影部分,在地下二层部分开设三个通道口,通道口必须很大很结实,这样才能满足较大人流上下走动

7、,另一方面,应对①号线和②号线到达此站的人流做出统计,使出站人流大的线路铺设在地下的第二层,使离站下车的人流可以很快走出地铁站,也减少对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之间楼梯的压力。这种换乘模式简单明了,也比较经济,适用于换乘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图22、如图所示,整个地下空间也是分为三层,同一线路上往返的轨道不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如上图中,②号线的a分支和①号线的b分支在同一层面上(即地下二层),②号线的d分支和①号线的c分支也在同一层面上(即地下三层),这种换乘模式稍显复杂,其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不同线路的换乘客流量状况。很明显,此种换乘模式很有利于②号线的

8、a分支上的乘客和①号线b分支上的乘客、②号线上d分支和①号线c分支上的乘客之间的换乘。他们不用上下楼梯,直接在同一层面上换乘,在具体设置轨道时,应对各个方向的客流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