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与进

医院隔离技术与进

ID:19707247

大小:380.0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8-10-05

医院隔离技术与进_第1页
医院隔离技术与进_第2页
医院隔离技术与进_第3页
医院隔离技术与进_第4页
医院隔离技术与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院隔离技术与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院隔离技术与进展阜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顾君晖隔离预防的历史生物万年的演变世界大战、战争创伤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变异传染性疾病中国预防与隔离现状消毒隔离工作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中心内容。我国消毒隔离技术日渐成熟,赶上或者接近发展中国家,在三甲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质量做到80-92%,二级医院质量40-70%不等。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机制体制现状,医务人员观念认识等问题。达不到100%。我国体质模式院内感染管理组织有专职监控人员,定期会议制度,院内感染报告制度。各院规定: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及新进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严格

2、地控制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进货渠道,专册登记,使用后毁形消毒或厂方回收。二、三级医院基本上设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的健康威胁:目前面临着新老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更有一些不明原因的感染性疾病的突然袭击,其特点是在医院内传播快,医务人员感染多,这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03年的非典,近年来的甲流,禽流感,结核病的死灰复燃等无不威胁人类的健康。感染性疾病的现状与特点1.1老感染性疾病的现状与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已经得到控制现很少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如结核、血吸虫病)又有抬头上升趋势,其传播途径和隔离消毒与以往有所不同。1.2新

3、感染性疾病的现状与特点(1)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为主要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为病毒,传播途径为血液、体液,一旦在人体内感染,复制快、损害重要脏器、危害人类健康。(2)不明原因的感染性疾病突如其来、来势凶猛、危害大,对感染源、传播途径、隔离、防治不甚了解。1.3隔离误区1.3.1重消毒轻清洁以往消毒隔离强调物品和环境的严格消毒,而忽略清洁的作用。1.3.2重空气消毒轻空气流通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传播的过程中强调对环境空气的消毒,不注重病室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提问)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

4、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问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锐器伤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肥皂水或者流动水冲洗(如为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验→接种疫苗或者预防用药→心理干预。隔离将感染源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途径不能实现的措施。传染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2传播途径,病原吸入传播大概有三种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颗粒传播。3易感人群颗粒指不能悬浮的传播原,如粉尘,只发生在现场,吸入者不能再呼出,没有二级传播。飞沫,指病原在患者排出物里,可在空气中悬浮但飘流不远。这种传播是近距离(10

5、米)。飞沫可吸附,因而建议洗手,消毒表面等。迄今,SARS被认为是经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指病原可在空气中独立漂浮,因而可做远距离传播。最典型的是HISTOPLASMOSIS,一种真菌,每次流行SANJUAQIN乃至整个南加州,亚利桑那整个人口有1/5强都会受染。呼吸传染途径有三要素:距离,时间,封闭程度隔离的种类A系统B系统普遍预防体内物质隔离系统HICPAC预防隔离的种类:A系统是防止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防止和限制传染因子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易感者。严格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病)隔离(AFB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

6、隔离A系统1.严格隔离(黄色标志)受隔离的病人有强烈传染性疾病主要有:咽白喉、鼠疫、天花、播散型带状泡疹及病毒性出血热B系统的隔离措施采用的隔离措施是根据每种疾病的特点需要单独考虑。对每种疾病是否采取单间病房、戴口罩、穿工作服或戴手套,用"是"、"否"或者有条件的"是"列在各栏目中,并列出感染材料和要求隔离的期限。普遍预防由于HIV的流行,1985年CDC提出了普遍预防的概念。与以往首先确定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的隔离方法不同、普遍预防认为所有的血液和体液均有感染性、在确定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之前就已开始隔离预防。普遍预防普遍预防的缺陷:除经济花费大外,普遍预防只包括一部分身

7、体物质,而不针对其它有感染性物质的传播(如非血源性的),排除在普遍预防外的某些其它物质偶然也可作为潜在感染源和被血液污染而成为危险因素,因而分类隔离预防或按病隔离预防在很多情况下是对普遍预防的一种增补。体内物质隔离系统为了寻求新的隔离方法,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研究组和华盛顿西雅图的Harborview医学中心流行病学部合作,1987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隔离方法,称为体内物质隔离(BodySubstanceIsolation,BSI),体内物质隔离系统这是一个新的与分类隔离预防和按病隔离预防并行的系统,将传统的“依据诊断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