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课件

周围性面瘫课件

ID:19694412

大小:1009.0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5

周围性面瘫课件_第1页
周围性面瘫课件_第2页
周围性面瘫课件_第3页
周围性面瘫课件_第4页
周围性面瘫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围性面瘫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围性面瘫的针灸诊治方案简介周围性面瘫是因为非特异性面神经炎症所导致的一种面肌瘫痪疾病,临床中也将其称之为面神经炎。中医学将其纳入“口眼歪斜”等范畴。临床研究发现,各个年龄阶段均可能出现周围性面瘫,男女比例也无显著差异,大部分患者为一侧发病。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比较明显临床表现(一)症状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5.或伴流泪、流涎;6.久病患侧会出现面肌痉挛、联动、“倒错”等现象。(二)体征1.额纹变浅或

2、消失2.眼睛闭合不全,眼裂变大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5.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鉴别周围性中枢性相同点均有面部表情肌瘫痪不同点发病部位核下(局部)核上(伴肢体变化)额纹患侧变浅或消失无变化全身症状仅局部变化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分期(四期)发病1周内则为急性期;发病时间1周~1个月则为稳定期;发病时间为1~3个月则为恢复期;发病时间大于3个月则为后遗症期分型1.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3.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

3、头晕等症。治疗急性期治则:驱风祛邪,通经活络处方:一般以浅刺手法为主,穴位宜少,不宜用电针,留针约20~25min;同时还需结合辨证分型取穴和局部TDP神灯照射;若耳后疼痛明显,可局部刺络拔罐放血。取穴局部太阳、地仓、颊车、迎香、翳风、颧髎、阳白、口禾髎、承浆远端合谷(健)、太冲(双)1.风寒袭络证:泻合谷、足三里、风池2.风热袭络证:泻合谷、足三里、曲池,少商放血平稳期局部下关、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攒竹、阳白、承浆、口禾髎、翳风远端合谷(健)、内廷(双)治则:通经活血处方:必要情况可给予短时间的电频电流。恢复期治则:扶助正气处方:局部下关、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攒竹

4、、阳白、承浆、口禾髎、翳风远端合谷(双)、足三里(双)同时可用温热灸翳风辅助。后遗症期治则:舒筋养肌,息风止痉处方:攒竹透丝竹空、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承浆、水沟、迎香注意事项1.本病初起针刺量不宜过强;2.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做按摩和热敷;3.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4.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保证充足睡眠;5.功能性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鼓气、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鼻等。预后面瘫的发病一般在1~7天到达高峰期,通常在起病7天后开始逐渐恢复,80%的患者在一个月内痊愈,15%的患者在2~3个月内痊愈,3%的患者在三个月后慢慢痊

5、愈,2%的患者会遗留后遗症。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