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

ID:19685655

大小:643.0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8-10-05

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_第1页
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_第2页
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_第3页
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_第4页
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内容第一部分国家免疫规划概述第二部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三部分免疫规划工作制度第四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第五部分户县免疫规划项目第一部分国家免疫规划概述一、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1.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疾病;2.建立免疫屏障;3.促进预防保健网络建设;4.合理、有效使用卫生资源。二、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及基层预防接种 人员的作用地位三个基本策略:(1)使人群达到和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2)有效监测系统;(3)尽早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和防止爆发流行。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已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中坚

2、力量,主要表现在:(1)免疫接种的具体实施者;(2)疾病监测系统的“哨兵”;(3)预防和控制爆发流行的“消防员”;(4)普及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者。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

3、概念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免疫规划: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业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也有利于在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领域与国际接轨。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为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以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免疫规划:是指

4、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条例》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

5、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规范》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条例》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免疫程序的内容:1、免疫起始月龄: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理想的起始月龄应当在受疾病威胁的初始月龄之前。2、适宜的剂

6、量:剂量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3、接种次数: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产生的作用,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4、接种间隔:2次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间隔长短影响免疫效果。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的机会。应间隔适当。间隔过长中断者,不需重新开始或增加次数。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5、接种

7、途径: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有密切的关系。6、加强免疫: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7、联合免疫:不同疫苗的同时接种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不同疫苗相互之间是否会干扰免疫应答;是否会增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4周以上。四、免疫规划工作的历史进程50年代,全国开展普种牛痘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1963年首次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逐步在全

8、国开展BCG、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DPT和MV的预防接种工作。70年代,每年利用冬春季节在全国范围推行突击接种1974年WHO提出EPI概念: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19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培训讲义内容第一部分国家免疫规划概述第二部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三部分免疫规划工作制度第四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第五部分户县免疫规划项目第一部分国家免疫规划概述一、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1.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疾病;2.建立免疫屏障;3.促进预防保健网络建设;4.合理、有效使用卫生资源。二、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及基层预防接种 人员的作用地位三个基本策略:(1)使人群达到和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2)有效监测系统;(3)尽早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和防止爆发流行。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已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中坚

2、力量,主要表现在:(1)免疫接种的具体实施者;(2)疾病监测系统的“哨兵”;(3)预防和控制爆发流行的“消防员”;(4)普及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者。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

3、概念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免疫规划: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业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也有利于在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领域与国际接轨。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为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以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免疫规划:是指

4、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条例》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

5、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规范》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条例》三、免疫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免疫程序的内容:1、免疫起始月龄: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理想的起始月龄应当在受疾病威胁的初始月龄之前。2、适宜的剂

6、量:剂量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3、接种次数: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产生的作用,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4、接种间隔:2次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间隔长短影响免疫效果。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的机会。应间隔适当。间隔过长中断者,不需重新开始或增加次数。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5、接种

7、途径: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有密切的关系。6、加强免疫: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7、联合免疫:不同疫苗的同时接种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不同疫苗相互之间是否会干扰免疫应答;是否会增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4周以上。四、免疫规划工作的历史进程50年代,全国开展普种牛痘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1963年首次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逐步在全

8、国开展BCG、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DPT和MV的预防接种工作。70年代,每年利用冬春季节在全国范围推行突击接种1974年WHO提出EPI概念: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1978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