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83917
大小:130.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04
《关于建中之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建中之政宋徽宗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无人不晓的亡国昏君,但他即位之初所施行的建中之政则博得好评。①明代文人张溥称赞:徽宗继位,“一年之内,获睹清明。”②清初学者王夫之肯定:“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③人们难免会问:这些评论是否确当?我在一本通俗读物中,曾将徽宗初政分为两段:向太后垂帘时,复行元佑之法;徽宗亲政之初,推行建中之政。④近读当事人曾布所撰《曾公遗录》,始觉如此划分太机械,不妥当。相关问题还多,诸如:建中之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为何受到肯定?又何以随即演变为崇宁?本文试图略加回答。必有不妥之处,亟盼
2、各位指教。 一、成因:帝后共政 朱熹认为:“建中纪号,调亭两党,实曾丞相之策。”⑤曾布在徽宗初年的作用固然不小,但朱熹此说则有夸大之嫌。建中之政无非是宋徽宗与向太后共政的结果。岂止曾布权力有限,即使徽宗也难以独立行使其皇权。问题在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徽宗即位,年届十九,作为“长君”,为何恳请太后垂帘?向太后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议:“皇帝长成,本不须如此。只为皇帝再三坚请,故且勉从。”曾布将个中奥妙道破:“陛下践祚,内外皆有异意之人。上识虑高远,以此坚请太后同听政。不然,谁冀与为助者。”⑥具体说来,其主要原因不外下面
3、两条。 首先,徽宗即位之初,处境相当孤立,反对声浪并未平息。在皇室中,当初与徽宗争夺皇位的异母弟蔡王赵似并不甘心,仍“有不顺之语”。①在社会上,赵谂聚众谋反。②“禁中有放火者”,宫外有妄议人,边防要地“熙河效用张庚等谋叛入夏国”。更危险的是,反对徽宗继位、企图拥立蔡王的首相章惇、都知梁从政仍在职。用曾布的话来说,即是:“惇为首相,从政握亲兵,内怀反侧,但无可为尔”;“外则宰相,内则都知,皆在众人之上,又皆异意之人。朝夕亲近,岂得稳便?”对于徽宗来说,确实是:“非皇太后,谁助之者?”③其次,徽宗由亲王而入继大统,并非由太子而君临天
4、下,从执政班底到施政方针都准备不足。北宋的东宫虽然不同于唐代,“如一小朝廷”,④但其规格毕竟非亲王府可比。王府官被称为“闲散去处”。⑤太子继位尚可依靠其东宫旧臣组成执政班底,徽宗则不可能。尽管徽宗即位当月,便为其潜邸旧人加官晋爵,王府官徐绩、何执中同时升任宝文阁待制兼侍讲、侍读,因邹浩案被免官的前王府翊善傅楫召为司封员外郎,并旋即委以重任,徐、何、傅三人分别出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监察御史。但他们资历有限,即便可望跻身宰执行列,也尚须时日。难怪徽宗当时将选用官员作为第一要务,不时发出“执政太阙人”⑥一类的叹息。至于其施政方针,尚无
5、一定之规,主要看向太后脸色行事。一言以蔽之,徽宗尚处于从亲王到皇帝的角色转换阶段,一切均在调适之中。至于向太后其人,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不贪恋权势,但过问政事。向太后不恋栈,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如不避家讳,她拒绝宦官黄经臣更名黄臣,以避其父向经之讳的请求,向太后说:“若今天下人皆必更名,乃为万世笑端。”不私外戚,徽宗急于将其弟向宗回、向宗良封为使相,向太后一再谢绝:“不可!”“决不可!”⑦“岂不取笑中外,且缓之。”①特别是她刚垂帘,便宣布:“非久即还政”,②并说:“俗谚云:‘被杀不如自杀,不成更待他时。’教他人有言语后还政
6、,何如先自处置为善。”垂帘时,极“谦挹”,甚至自嘲:“‘瞎’字也不识,怎生理会得天下事。”向太后常说:“上聪明,莘③王以下皆不及”;“上性仁慈,见打人亦怕。”她放手让徽宗大胆处理朝政并处处予以支持,一再称赞徽宗:“上所取舍,皆合公议”;④“仁明睿断,裁决中理。”⑤即便与徽宗意见不同,有时也顺水推舟。如处罚蔡王府官员白谔,向太后宣称:“本不欲施行,但上意如此。”然而向太后垂帘并非徒有其名,仅具象征性。宰执奏事,即使徽宗认为“甚好”,仍须“更于帘前开陈”。待“太母亦深然之”之后,方可施行。宰执往往如此表态:“太后圣训先定,臣等但奉行而
7、已。”向太后遇大事,均表态,有时相当固执。如蔡京贬往外地,朝议已定,向太后决意挽留,“毅然不可夺”。曾布“力陈未已”,向太后先解释:“只是教他做翰林学士,了却神宗国史。”再反问:“干枢密甚事?”最后索性说:“且奈辛苦!”叫曾布立即离去。又如向太后定要破例为其宠信的宦官李彀改官,宰执以为不可,她“亦毅然不许”。再如按照“故事,止有追册,未有生复位号者”,向太后执意恢复已被废黜的哲宗孟皇后位号。徽宗只能屈从:“今圣意如此,亦无可违之理。”。⑥向太后听政仅半年,当年七月便卷帘,次年正月即去世,但其政治影响不容忽视。当时人普遍认为:“太后
8、虽归政,犹预政事。”⑦可见,不仅在垂帘时,而且在卷帘后,甚至在其去世之初,徽宗都笼罩在向太后的政治阴影之下。 第二,无过激政见,但偏爱旧党。与几乎全盘否定神宗熙丰之政的英宗高皇后有别,向太后认为:“神宗政事,岂可专欲毁废?”⑧但对熙丰之政的反对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