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澍盐政改革

论陶澍盐政改革

ID:19677913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论陶澍盐政改革_第1页
论陶澍盐政改革_第2页
论陶澍盐政改革_第3页
论陶澍盐政改革_第4页
论陶澍盐政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陶澍盐政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论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一)论题来源在学习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经指导教师指导确定论题。(二)目的意义1.在实地考察和收集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调查和思考,来辩证的分析清代官员陶澍的盐政改革问题。2.通过本文的写作,检查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自己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的初步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二、论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或准备采取的措施(一)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陶澍盐政改革的背景与弊端。第二部分

2、:陶澍盐政改革的措施。第三部分:小结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二)拟采取的方法1.列举法从各种资料中选取与该论题有关的史实材料,辩证的分析陶澍盐政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来。使自己的论证有理有据,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陶澍的盐政改革。2.引用论证法引用别人的的观点与看法,来帮助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三、现有基础和具备的条件1.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本人较好地掌握了历史学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了分析研究有关论题的初步基础。2.本人已收集了一些有关本论题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

3、裕谨.光绪十二年淮北票盐之制的实行[J].盐业史研究编辑部,1996,(3)[2]曹爱生.清代两淮盐政中的社会救济[k].城工学院,2006,(1)[3]中国一历史档案馆馆.朱批奏折财政类目录(第二关税盐务杂税地租房租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倪玉平.博弈与均衡:清代两淮盐政改革.福建人民出版社年.2006[5]段超.澍改革看中国近代化[k].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3)[6]段超.陶澍盐务改革及其时代特点[k].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5)论陶澍的盐政改革中文系历史学专业200

4、9级历史班王霞【摘要】道光朝的著名疆吏、盐务专家陶澍在淮盐弊端重重之时,在两淮地区进行了盐政改革,废除总商,推行票法,意在打破自明中叶以来盐务管理和盐课征收上实行的国家特许专商经营和引岸制度的“纲法”体制[1],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关键词】陶澍;淮北;票盐法;盐政改革    一自汉代起,两淮地区是我国海盐的重要生产区,一直是历代王朝赋税的重要来源,清代的盐课收入在国家的整体赋税的比重很大,在盐课的收入中,又以“两淮地大物博,赀货禛溢,为浙、粤、川、芦所不建。两淮行盐,国课攸关”,[2]两淮的巨盐盐课在

5、清代的国家财赋的收入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维持着清王朝这台古老的机器不停的运转,甚至关系到清王朝的命运,如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候,剿灭太平军的湘军,淮军的军饷无不依赖与两淮的盐课,因此,统治者们对两淮的产运行销十分重视。清代盐务制度.承袭了明代的纲盐制.到了清代中后期,盐政出现了严重危机。清政府对盐政的敝坏,深为焦虑。嘉道年间,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改革两准盐政的建议和方案。道光六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对两淮盐政的弊病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发现弊病主要表现在如下的方面:第一,政府视盐为财富的渊蔽,不断向盐

6、商摊派,导致了浮费开销过大,运商成本增加。浮费开销最大的有两处,一是淮盐产地,另一为销盐口岸。在淮盐产地,除正常税课外,杂项开支亦复不少。杂项中办公、办贡等款,乾隆时,政府向两淮盐商摊派军需1480万两,赈灾摊派210.7351万两,助工摊派310万两。在科税时已经带征,为文武衙门公费及一切善举,然带征之数并不固定,往往随事而增。每年除养廉、兵饷、水脚、部饭等项银33万两,可作正开销外,还有普济、育婴、书院、义学、务本堂、孝廉堂等处需银20余万两,以及各衙门公费及盐政运司以下之书役、辛工、纸饭及豢养困乏盐

7、商子孙等项,亦需银80万两,大大超过每纲额定20万两之数。此外,又有不少额外开销名目,比如扬州新盐院到任,修理衙署、铺垫什物,一切费用本不及数千两,开销却常高达八九万两;手禀红贴一项,所费不过数十文,竟开销一千两。当地有德音、春台两戏班,专供总商、官员家宴,每年开销三万两,亦由浮费开支。第二,各级官员勒索盐商,手续复杂,层层盘剥。纲法旧制规定,各级政府对盐商有监护权,官员虽名为监护,其实为谋取暴利,想盐商勒索。领运例有请、呈、加三项名目,又有平、上、去、入四处截角名目,其余朱单、皮票、桅封等花样亦复不少,

8、不可殚述,以致运司衙门书吏多至19房,商人办运请引,文书需辗转11次,经盐务大小衙门12处,虽名为节节稽查,而并无稽查之实,“徒为需索陋规之具”[3]。   第三,总商,引商压宰运商。淮南设有总商,原为筹划公事,当淮盐运兴盛时,总商、散商共数百家,有商本三四千万两,盐之运销转运裕如。到道光十年(1830年)时,已仅剩下数十家,资本不足一千万两,且多为借款。此时总商对盐务公事全不积极,以致钱粮滚动不对,盐运无几,惟办公费用仍按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