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76056
大小:4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4
《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1、栖息江南(60分) 2、让心情打个盹(60分) 3、放飞安逸的梦(60分) 4、在征程中欣赏风景(60分) 5、风筝不断线(59分) 6、息者,生也(60分) 7、生命如大河(60分) 8、老屋的女人(59分) 9、且息且行(60分) 10、斜风细雨不须归(60分) 11、在征程中欣赏风景 关于审题 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1、栖息江南(60分) 2、让
2、心情打个盹(60分) 3、放飞安逸的梦(60分) 4、在征程中欣赏风景(60分) 5、风筝不断线(59分) 6、息者,生也(60分) 7、生命如大河(60分) 8、老屋的女人(59分) 9、且息且行(60分) 10、斜风细雨不须归(60分) 11、在征程中欣赏风景 关于审题 今年的高考作文从题型上看,有点像1991年的作文题目: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这种题目应该说审题是不会有什么问题。话题
3、富含哲理,所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这就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的知识,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年的作文命题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有思辨性的作文题,尽管学生对作文题的理解不成问题,但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思辨能力也普遍不够理想,因此,要深入思考谈论这一厚重的话题有一定难度。 那么,这个作文题应该如何理解比较合理,“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仔细辨析,我们认为如下的三种理解都是正确的:一是两者之间是并列的对等关系,赞同一面
4、而否定另一面;二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即既要“生无所息”又要 “生有所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只有两者兼顾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三是”生无所息”是从抽象的人生层面来说的,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而“生有所息”是从具体的生活层面来说的,因而两者是统一的。在这三个层面的理解当中,第三层意思相对是比较难的,因而在全省357200余考生中写到它的是相当少的,就算有些考生写到这层意思,也还是比较模糊和朦胧的。 关于文体和所谓的“套路” 今年高考作文的文体还是同历年一样丰富多彩的,从表达方式来看,
5、议论、叙述、抒情甚或说明均有,从具体的文体来看,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占绝大多数,间或有广告体、辩论体、采访录、书信体、日记体、寓言、剧本等等体裁出现。采用何种体裁并不影响得分。关键还是看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即所谓的发展等级)。 现在有许多考生平时练习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即准备一本所谓“议论文论据百宝囊”,去熟记一些名人的事例,再背诵一些名人名言,然后拼凑成文。开始点明一下话题,中间罗列一些事例,背诵一两句名言,结尾再照应一下开头。而这些事例又往往缺乏新意,大都是耳熟能详的东西,
6、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以及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等出场率奇高。这种文章如果删掉那些事例,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是一点也没有的。它被一些同学视作作文套路,其实这是一种新八股文,在作文的批改当中没有半点优势。作文的文体和内容是没有什么“套路”的,关键是看对文题的解读,像今年的题目当中,“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这三句话特别重要,它强调的是“你的”,也就是要求有真情实感。只要做到这一点,文体是可以淡化的。因为一切文体都是为
7、内容服务的。 1、栖息江南(60分) 日日行走在巨大的水泥森林里,飞扬的尘土遮蔽了视线,喧闹的噪声堵塞了听觉,烦琐的事务占据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是否为这永无止境的忙忙碌碌感到窒息疲惫。 那么请给自己留一天空白,放下所有负担牵绊,不再有俗世粘滞,带着一份恬淡的心情,走进江南。 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澄澈的流水静静淌着。这里没有汽车包围,只有欸乃的舟楫起伏的声音。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抚摸着班驳古墙,你仿佛可以听到逝去岁月里那些动人的故事。随便在一家茶馆坐下,品一杯淡香的茶。听一段折子戏,你会
8、随着前朝旧事的兴衰而遗忘了时间。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终是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谁说生命的意义只在于不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