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

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

ID:19674479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_第1页
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_第2页
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_第3页
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_第4页
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读写结合题中学研训部沈国全上海语文高考试卷早在十多年前就把探索性的阅读、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贯穿到考卷中去。以写作为例,1997年的“我看课外阅读”到2000年的“为世博会定主题”等,到05年秋招“流行文化”和06年春招“牵动心灵的声音”所体现的对现代人心灵的关注,都很有时代性,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也都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在阅读部分还出现了一类读写结合题,结合语文阅读和社会现实,要求他们作出评价,只要他们言之成理,比如对乱用成语、洋快餐的盛行,都给了他们很大的写作余地,这些试题在上海语文试卷中占了很大的部分。举例如下。一、2003年上海高考

2、语文试题第4小题:请联系生活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目光具有不同的“温度”。第16小题: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二、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第5小题: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第7小题:第二自然段中,鲁迅把某些读书不加思索的人称为“书橱”。请你另举出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生活中某些人(或自己)的读书态度或方法(褒贬皆可),并对此说法加以阐述。三、2004年上海卷第6小题: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第18小题:就诗歌中画

3、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四、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第5小题:作者认为当前有四件事要抓紧做。请你联系文意,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如:开设《京剧艺术》的选修课,普及京剧知识。第6小题: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梅兰芳的认识。第 13小题:沙漠玫瑰的开放给了作者认识历史的方法,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给你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第17小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五、05年秋季上海语文试题第 5小题: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第12小题:假如让你来回答

4、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这样说:   (100字左右)第16小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六、2006年上海市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第4小题:请任选所附的一幅扇图,作一简评。第5小题:有人说,现在都用空调、电扇,传统的扇子可以退出生活舞台了。你同意吗?请从两个方面说明理由。第11小题:朋友,在你的“幸福之篮”里一定也有许多珍宝,请和我们分享(可写一件,也可写一组,80字左右)第20小题:“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请展开想象拟写一段对话。第25小题:作者认为“流俗之士,难与之言”,

5、于是“凡有异同,蓄诸方寸”。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谈谈看法。2005年上海各区模拟试题阅读拓展题如下。一、长宁区《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你对财富与快乐关系的理解和想法。(4分)答案:略(表述规范,自圆其说)《以韩愈为镜》仿写下面第⑥段中的句子(保留加点的词,不要照抄原文)。(2分)该如何形容韩愈才准确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答案:略(加点词不可少)《[普天乐]平沙落雁》此曲写秋江暮景,境界开阔,像一幅幅鲜明的风景画依次展现。请选择“雁落平沙”画面(划线句:雁阵惊寒埋云岫①,下长空飞满沧州②①云岫

6、(xiù):指云雾缭绕的峰峦。②沧州:水边,江岸。),展开合理想象,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4分)答案:突出重点词语(雁阵、云岫、沙滩)想象合理(符合清冷、忧郁的气氛)描写生动流畅(4分)二、杨浦、静安区文章虽然是说明性的,但字里行间却能给人以思考。请谈谈你从中受到的人生启发。(4分)答案:人生也要像种子一样要学会等待(观点1分)。人生有很多时候会有被冷落、失意和充满孤独的日子(1分),但是我们要像种子常备不懈,作有准备的、清醒的等待,等待生命中的机遇来展现自己的生命的光彩(2分)。(4分)《秋之歌》如果在文章结尾处续了这样一句诗“我的歌呀,已经唱

7、到了尽头!”,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3分)答案:不恰当(1分)。所续的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消极悲凉的,与文中作者对人生积极的、乐观的态度是相悖的。(2分)。(共3分)请你举出一个典型的文学现象(可以是一具体作家作品)来印证文章在⑶、⑷、⑸段中所阐发的观点。(4分)答案:社会的兴亡盛衰影响文学家诗人的创作(观点1分,例子1分,分析2分)。(共4分)描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景象,要求能体现你对人生的感悟。(120字左右)(5分)答案:描写中要能体现出考生对人生的感悟(2分);描写分0分、1分、2分、3分四个等次。(共4分)《官舍竹》古今文人对“竹”情有独钟。“竹

8、”作为文学形象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请结合上面这首诗,谈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