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ID:19662604

大小:217.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04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_第1页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_第2页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_第3页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_第4页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中医外科范围学习中医外科的目的学习中医外科,首先要掌握本学科的范围,也就是知道哪些疾病是属外科医生治疗的对象。同时也可了解中医外科与西医外科之间的治疗对象有不同之处,还可以熟悉外科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古代医事分科情况中医外科历史悠久,医事制度上分科变革较多,外科专著里的治疗范围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外科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历代医事制度上的分科,最早在《周礼》天官篇设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制度,其中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如说“未溃为肿疡,已溃为溃疡”,是指痈、疽、疖、流注等病。金疡是被刀、釜剑、矢等物所伤;折疡是击扑、坠跌等

2、所致的损伤,均归在疡医的范围。伤科隶属于外科学科。直到元朝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专辟正骨兼金镞科,才逐渐分立外科与伤科。唐宋时,外科称疮肿科。明清时,一般称为疮疡科。外科命名是在明代汪机著的《外科理例》前序中才明确肯定外科的含义,其说“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说明外科的名称是从痈疽、疮疡生于人体外部这个特点而来,也与内科相对而称为外科。宋代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载有痈、疽、疖、疔、痔疾、眼病等。元代齐德之《外科精义》载有皮肤病和化脓性疾病。《疮疡经验全书》载有痈、疽、疔毒、皮肤病、痔漏、咽喉、牙舌诸症等。是包括疾病生于人的体表,

3、能够用肉眼可以直接诊察到的,有局部症状的,如痈、疽、疖、疔、发、流注、流痰、瘰疬、乳房病、瘿瘤、岩、皮肤病、肛肠病、虫兽咬伤、水火烫伤、眼、耳、鼻、咽喉(包括舌、唇、齿)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现在临床上的跌打扭挫损伤的内伤和骨折、脱臼等外伤,归伤科处理;眼病,耳鼻咽喉,口腔均各有专科。尽管这样,中医外科所包括的疾病还是相当广泛的。第二节 疾病命名外科疾病名目繁多,但从它的命名含义上来看,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是依据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的。以部位命名:如颈痈、背疽、手发背。

4、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以脏腑命名:如肠痈、肺痈。以病因命名: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漆疮。以症状命名:如红丝疔、麻风、乳头破碎。以形态命名:如岩、蛇头疔、鹅掌风。以颜色命名:如白癜风、丹毒。以疾病特性命名:如烂疔、流注。以范围大小命名: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更大的为发。以传染性命名:如疫疔。第三节 分类释义一、总纲类疡:有时也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所以古代也将外科称为疡科,外科医生称为疡医。疮疡:广义的说,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的说,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肿疡: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指一

5、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二、疮疡类痈:有外痈、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具有红肿热痛的特征(少数初起局部皮色不变),一般范围在6-9cm者称痈。内痈是生于脏腑的脓肿,如肝痈、肺痈、肠痈。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米状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破之后,状如蜂窝,范围常超过9cm以上,甚至大逾30cm者称有头疽。发:其病变范围较痈为大。特征是在皮下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边缘不清,3-5天皮肤湿烂,随即变成色黑腐溃,或中软不溃。疖: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局部有红肿

6、热痛,但突起根浅,肿势限局,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脓、易溃,出脓即愈。疔:疔字初见于《内经》:“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丁与疔同,是泛指一切体表疮疡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者。目前临床上所称疔的含义是,凡发病在颜面、手等部位,病势急剧,易迅速蔓散,可造成损筋伤骨,或引起走黄危险的就称为疔无头疽:发于骨骼及关节间,患部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溃后多损伤筋骨,是一种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如附骨疽、环跳疽。流注:“流者,行也;注者,住也”。说明流注是由他处病灶的毒邪,随血流扩散到肌肉深部,停住了而发生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具有初起漫肿微痛

7、,结块不甚显著,皮色如常,发生无固定部位,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容易走窜的特点。丹毒:是皮肤突然变赤,如丹涂脂染的急性感染。起病突然,局部皮肤焮红肿胀,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或间有大小不等水疱,有时一面消退,一面发展。因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如发生于头面部的称抱头火丹;发于腰胯部的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的俗称流火等。走黄:是由于疔毒走散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一般以颜面部疔疮合并走黄者最为多见。内陷:凡生疮疡,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而引起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称为内陷。除疔疮毒邪走散入血称为“走黄”外,其他疮

8、疡引起毒邪内传脏腑者大多称为内陷。临床上因有头疽并发本症者较为多见,故又称“疽毒内陷”,并因其发生在有头疽的不同阶段,故又分为“火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