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ID:1965962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_第1页
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_第2页
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_第3页
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_第4页
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溯传统“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追溯传统“和合”文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当今的社会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活力,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拓展了人际交往空间、丰富了人际交往方式。社会体制转轨带来的人类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为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新变化,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尤其是处在心理不成熟期的大学生,他们一旦在交往中受到挫折,就很有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追溯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汲取营养,化解人际矛盾,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人际交往的困境,建立

2、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合”文化;人际关系  :G642.0:A:1671-0568(2011)11-0187-02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当代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他们一旦在交往中受到挫折,就很有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在这种情况下,

3、极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人际交往的困境,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各种信息的交融和碰撞,再加上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交往中心过于自我化  当代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身感受,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有的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

4、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事都自行其是,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极不和谐的状态。  2.交往目的过于功利化  在交往过程中过多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考虑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问题,使个人交往渗入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有些大学生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实现个人目的。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

5、实惠的人,把个人的得失看得非常重要。  3.交往心理过于敏感化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心理过于敏感,总是猜疑嫉妒他人。众所周知,猜疑嫉妒是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在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提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会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1]  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对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启示  面对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追溯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汲取营养、化解人际矛

6、盾,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人际交往的困境,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和合”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词汇与文化理念。“和合”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状态和运动规律,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理各要素的相互冲突、融合,以及在冲突融合过程中各元素的优质成分和合为新的结构方式、新的事物、新的生命的总合。一般说来,“和”是指异质因素的共处,是共生、是中和、是和谐、是凝聚、是和平、是和祥;而“合”是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包含有融合、结合、符合、组合等思想。把“和”与“合”通用,突出和强调了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反相成和紧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

7、观念。[2]概言之,“和合”实质上是“异质之和”,是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的和合过程吸收不同事物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其短处和缺点,使之达到最佳组合。“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孔子以仁学为其思想核心,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做人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论语·雍也)。“和合”思想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有序的人伦秩序  孟子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观念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孟子·尽心[上])。在这五伦中,各

8、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不能处于无序状态,并且都要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职责,这样才能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保持和促进社会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应该各得其所,才能保持和平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