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58766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4
《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下的用地效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下的用地效益分析摘要: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近五年来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以及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情况,发现在人口不断增长,用地规模日益扩张的背景下,城市群的用地增长速度不一,并且用地扩展过快,用地效益偏低。城市用地规模过小或过大,均不能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现有的规模上集约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综合土地利用效益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用地扩展;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效益;长株潭城市群 :F290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13)18-0259-03 引言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
2、010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7.7%。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给城市土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城市规模在经济增速刺激下不断扩张,建设用地需求尤为凸出,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实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保障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获得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益,成为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林燕华等人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城市用地扩展幂指数规律[1],吴志伟等利用GIS技术,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识别和分析[2];王筱明,郑新奇以二、三产业产值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作为衡量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分析了济南市建成区用地规模与用地效益的关系及城市扩张的合理性[3];王立
3、波等人结合GIS和RS技术,在ArcGIS平台中构建GIS-CA模型,对营口市城市用地扩展进行了模拟和预测[4]。李丹、张文秀等人则运用模糊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和协调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用地效益[5],等等。 2007年12月国家批复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以来,研究该区域城市扩张下的用地效益显得尤为迫切,既可为长株潭城市群集约利用土地提供依据,又能给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区域概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型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总面积
4、2.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辖长沙城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岳麓区和望城区)及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共六区三县(市)。2010年长沙市城区面积959Km2,全市年末总人口652.4万人[6]。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由4个市辖城区(芦淞区、天元区、荷塘区和石峰区)和云龙示范区及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和炎陵县组成。2010年株洲市城区面积535Km2,全市年末总人口390.27万人[6]。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现辖岳塘、雨湖两个城区和湘乡市,湘潭县和韶山县。2010年湘潭市城区面积658Km2,全市年末总人口288.98万人[6]。 二、
5、长株潭城市群人口情况 根据本文实际情况,以建成区内的人口数来表征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三、长株潭城市群用地增长情况 自2006—2010五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建成区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自2007年12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获批以来,2008年长沙市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增长34%,株洲市2009年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增长16.6%,而湘潭市建成区面积增幅不大(如表2所示)。 四、长株潭城市群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 (一)长株潭城市群2006—2010年用地增长弹性系数 国内一些学者经常用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来分析用地的变化趋势,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中国历年城
6、市化过程的分析,此系数为1.12较合适。1990年以来,城市人均用地已有较大幅度增加,但该指标仍然符合中国国情,可以作为评价城市用地扩展状况的依据之一。当K(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大于1.12时,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过快;当K小于1.12时,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足;当K=1.12时,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较为合理[1]。 K=(dA(t)/A(t))/(dP(t)/P(t))(公式1) 其中,K为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A为城市建成区面积;P为建成区内年末总人口数。 依据表1和表2的数据,以2002年为基期,可以计算出长株潭城市群2006—2010年间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如表3所示)。 (二)
7、长株潭城市群2006—2010年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 从表4中可知摘要: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近五年来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以及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情况,发现在人口不断增长,用地规模日益扩张的背景下,城市群的用地增长速度不一,并且用地扩展过快,用地效益偏低。城市用地规模过小或过大,均不能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现有的规模上集约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综合土地利用效益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