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48529
大小:1.49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04
《《漫话清高》上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漫话清高金开诚凤凰女主持陈鲁豫记者:听很多人说你挺清高的。鲁豫:可能应该是吧,不是表现得比较清高,而是我算个比较清高的人,我不太喜欢“清高”这个词,总觉得它有点怪怪的,或许应该说是有点小脾气,傲气,比如我碰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就会比较冷淡。我不是那么快成熟的人,这种性格是与生俱来的。阅读思考:文章中关于“清高”是如何解释的?和陈鲁豫的理解是否相同?作者又是如何加以阐述的?下面我们来看课文。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2、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走近作者注音:禅()让怪癖()孤僻()模()式恬()淡钟罄()辅佐()颍()水勾()当羡()慕shànpǐpìtiánqìngzuǒyǐnggòuxiànmó清高:1、旧时指不慕荣利、洁身自好。也指不愿合群、孤芳自赏。(《辞海》)2、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现代汉语词典》)清高是什么?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卓越才能者名为清才志行高洁者称为清士儒雅文章则说清文廉洁奉公者颂为清官纯
3、洁之友情则誉为清交高,孤高孤独或孤僻速读课文概括每个小节的大意1、释清高2、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许由3、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4、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5、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6、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7、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8、当代应如何扬弃“清高”这一概念研读2—7段,讨论研究以下问题:1、作者写了多少个历史人物?这些人物中,哪些人被认为是清高的,哪些人不被评为清高?2、作者写这些人物是为了说明什么?(有些人物是有共同点的,可以一起概括)3、作者对这些人物又有什么看法?清高之人: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非清高之人: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李白孟浩然许由陶渊明户庭无尘杂,虚
4、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许由陶渊明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正反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北宋·林和靖梅妻鹤子咏梅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横斜——梅的姿态妩媚暗香浮动——梅的淡淡清香溪边月下梅花图《容膝斋图》不食人间烟火的倪云林林和靖、倪云林的例子说明了什么?答:他们两个例子说明了清高必须有才艺,必须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结合文章内容,思考李白未获清高之名的原因?“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少恬退的风度;对官宦生活相当眷恋,以结交
5、权贵为荣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是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业已饮,何恤他!李白、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孟浩然的例子说明评定清高的标准又是很模糊的。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清高?首先我们要明确清高的含义。清,意即清白正直;高,就是孤高。所以,清高的名声在先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身上。其次,我们要明确,清高与富贵无缘。如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无斗米折腰”,为彰显个性而辞官归隐,以“
6、力耕”谋“衣食”,是纯正的清高。最后,有才艺本来“学而优则仕”,但是这类人竟然不做官,这类人才可成就真正的清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清高还有必要吗?(1)、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而“清高”的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而有愈发坚挺之势。阅读最后一节,请思考:(2)、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的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3)、在市场经济中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倘若能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清高自有在人类道德中存在的合理内核。小结:对待清高与时俱进,人
7、尽其才。抵制各种诱惑,保持人格尊严。警惕清高的异化,坚决揭露假清高。漫话清高谈古论今“清高”的概念:清白正直而又孤僻“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清高的模式“清高”还需不平凡的本事清高的评价标准严格性模糊性“清高”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中清高可持课文回顾:拓展延伸:试找出从古至今你认为清高的人或物,结合资料,评价一下他们的清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