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白诗中的明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白诗中的明月李白是唐代诗歌天空的一轮明月,熠熠生辉;天上的明月是李白的恋人,缠绵悱恻。李白把对恋人的眷恋化作了荡气回肠的吟唱,成就了唐代最华美的诗章……皓月当空。在家乡潺潺的小河边,少年李白痴痴地望着月亮,不禁心弛神往,浮想联翩:那高悬的一轮莫非是白玉盘?如果是白玉盘,里面是否盛着精美的糕点?抑或是王母娘娘瑶台的梳妆宝镜,在天空闪闪发光?宝镜里是否映照出我的容颜?痴情少年喃喃自语,闪亮的眼波中映着两个月亮。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庭院寂寥,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
2、寒意。望着明净夜空中这一轮娟娟素魂,他的目光变得迷离而缥缈,故乡的风物人事如幻影般浮现,醉意朦胧的诗人清醒了。于是脱口吟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戌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在李白的诗中,月亮的神性减少了,更具有了人的特征。是诗人的朋友:“花间一壶酒,独
3、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是诗人的旅伴:“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的信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以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可以留:“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蒿山》)可以赊:“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日华及中书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诗人把月亮人格化,他赋予明月以生命,并能与之进行感情交流,从而达到一种天上人间的精神默契,与明月交游,创造出一个“人月相得”的“心理神
4、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唐代是一个在精神上大彻大悟的朝代,一方面,文人们尝试着从社会和人本身的角度去思考人生;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对客观物象作更深刻的哲理化思考。人类不仅要在社会和生活中寻找自己人生的归宿,还要在茫茫宇宙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这种最为深刻、永恒的思考常常使人感伤和痛苦。它实际上是一种哈姆雷特式的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月亮的东升西落,盈虚循环,亘古独照便自然成了诗人进行哲学思考的载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
5、,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亦如此。”(《把酒问月》)月本无今古之分而人却有今人古人之别,他们如水东逝、永不复返,而所见到的明月却亘古如斯。这是诗人举酒对月时的一个顿悟。月夜金陵怀古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玲珑剔透的诗心和大气磅礴的诗笔抓住了明月的恒在性和超越性,乘着这轮阅尽历史沧桑和王朝更迭的明月穿越历史,在历史哲
6、学和时间哲学的层面上审视帝王事业的空幻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了他笑傲王侯、视功名富贵若云烟的精神状态。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在那个冷月孤悬、群星暗淡的夜晚,李白携着酒壶在庭院的花丛间,月色斑驳,花影零乱,独酌美酒,谁是知音?有点发痴的李白邀天上的冷月为友,与自己的身影为伴,在孤独寂寞中以酒浇愁,眼里贮满无奈。在长江边的采石矶,老年的李白举杯又忘情地沐浴在月亮的清辉之下,他看见了,在江水中那
7、月亮分外皎洁,如美玉一般温润,如君子一般温婉,如亲人一般温情……他心醉了,扑向了他钟爱的月亮……《容斋随笔》卷三《李太白》曰:“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夜空因明月而生辉,诗坛因李白而辉煌。后人将永远记住李白那华美的诗章,记住他那热情讴歌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