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

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

ID:19639934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_第1页
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_第2页
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_第3页
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_第4页
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_第5页
资源描述:

《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藏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扑救藏房火灾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多发的火灾形式,本文通过对藏民居结构特点的研究,了解其发生火灾的规律,对于藏民居的防火和火灾扑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藏民居;建筑防火;建筑结构  TU998A1674-6708(2011)54-0030-02  1藏民居的发展和历史沿革  民居展示着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心理和文明程度,在世界诸多民族中,藏族是属于使用住宅较早的民族之一。据藏族古书《柱阁史——甘庆甘科玛》记载,藏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居住在岩洞或森林之中,这个岩洞,目前还在西藏山南地区泽当贡波山上,成了当

2、今西藏旅游的一个景点。  吐蕃王朝时期,出现了第一位藏族古代建筑奠基人:聂·赤桑阳东。他是吐蕃“七良臣”之第五;是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为藏族古代建筑营造技术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谓开创了藏族古代的建筑科技。  据藏族古史《贤者喜宴》记载:“功臣聂·赤桑阳东其业绩将依山所筑之房屋,移到河谷平地之上,以土坯或夯土或石头为墙,建筑村庄,在此之前,藏区住宅尚在高山上,因此,居‘七良臣’中之第五位良臣。”他的这一改革明显成了藏族建筑技术与营造技术由落后发展到先进的分界线。在他改革之前,藏族居住地点为高山或山梁间,房屋依山而筑

3、,没有院落。聂·赤阳桑东发现这种居住形成因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对人民生活及发展生产有很不利的因素。因此提出改革居住建筑,从山上移到河谷平地,在河谷平地上就地取材,开始营建各种住房。还建造城堡,垒石为平顶屋,使当地的藏族建筑与营建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聂·赤阳桑东为藏民族建筑技术方面作出了贡献,像中外驰名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及小昭寺等众多宏伟建筑,无不是聂·赤阳桑东创举的结果。他的这种建筑风格,以后广泛流传到藏、羌各地。  2藏民居的分类及结构  2.1碉房  藏民居俗称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

4、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一般为2层~3层,也有4层的。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设有两层厕所的,上下层位置错开,使上层污物能畅通五组的落到底层粪坑。碉房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碉房具有坚实稳

5、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居住在四川阿坝和甘孜的藏族碉房,其木装修部分则增多一些。居住在甘肃南部的藏族则多采用青海庄窠形式。四川茂汶地区居住的羌族亦采用碉房形式,其外墙为片石垒砌,建筑密度极高,并附建有极高的碉堡及过街楼。  2.2帐房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  冬帐篷,由牦牛毛编制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制成帐篷,这种帐篷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

6、,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状。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m~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制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装饰黝黑、褐色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装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图案。还有可容纳上白人聚会的大帐篷,又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m

7、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cm左右、长1.5m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cm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藏民居的特点  3.1坚固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X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条件限制,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拱,再用柱子支起斗拱

8、,连续使用几个柱拱梁构架,形成了柱X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墙体的砌筑采用了三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一是收分墙体。前提下面宽,上面窄,前提收分角度一般在5°左右,建筑物重心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