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ID:1963331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_第1页
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_第2页
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_第3页
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_第4页
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过案例描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晋江市池店中学王家升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是国际趋势。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法国提出:信息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数学中去,并声明这种整合是必要的;德国提到:用计算机表示曲线族,用计算机模率,建立程序考察序列等,并开设“信息学”的必修课程。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2000年10月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

2、点。综观国内外,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信息技术自然、流畅地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我们认为加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对

3、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实施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数学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开放的性格、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把握未来变化的能力等,要把学生的学习与其今后谋生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高等函数的图象更直观地展示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情境,从而达到调

4、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譬如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指数函数y=与对数函数y=(a>0且a≠1)”关于直线y=x对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对称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课改下数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提供超大的信息量和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直接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

5、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自动推理和符号演算的环境,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也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数学软件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它通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运用数学软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我们大二现在正在学习的Mathematic软件,就是一种很实用的数学软件。它可以做出空间三维图

6、,使抽象的东西变的形象化,具体化。它可以计算计算大量的数据,使复杂的计算变的简单化。更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中学数学中很多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都方便了数学教学。例如:要研究一个抛物面Z=2-X^2-Y^2的性质。这是一个空间三位图形。利用Mathematic软件,通过Plot3D命令就可以做出它的空间图形,而且根据图形的形状变化还有色彩的变化,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观察到这个空间立体图形,更加方便了教学,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这个问题的兴趣。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先作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

7、,画出底上的中线、高线和顶角平分线,并测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拖动顶点,观察在三线的长度发生变化时,点的位置所发生的变化(学生很直观地就会发现、互相重合),进而启发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去寻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问题背景,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结论,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很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不仅使教师摆脱了“说不清楚”的窘境,而且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仅仅是用数学软件作图,在《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的讲解中,可以增加一个教学活

8、动——“美在哪里”。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