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谈《易经》的泰卦和否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说“泰然”泰然,泰的样子。泰的样子是怎么样的?一言难尽。不过一说到泰,我们都知道此中有好的意境,如:持盈保泰、国泰民安、泰然自若等。几个月前电视旅游台开播《泰学》。泰亦成学说,我收看了这节目。原来是曾仕强教授以他的方式、借用生活事例解读《老子》和《易经》的一些卦。《易经》中有“泰卦”,但《老子》与《泰学》有关系吗?虽曾教授对此未作细说,但我理解是有的。老子的道,无为而治,治而安,安的环境是泰,安泰;另,不通不为道,道亦通泰。“一阴一阳之谓道”。泰在《易》为卦,上坤下乾。坤为老阴,乾为老阳,阴阳重叠。外表中虚而柔顺,内里刚正而有底气。看其卦身,既有安的形,又有通的象,而这形象里更包含
2、着道的理。有一定《易经》常识的人都知其然,但明其所以,须放下现有的观念,回到朴素的自然思维。昔圣人观天察地,类物比拟;通过象数的变化,发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轨迹,并以简易的符号推演验算,总结出一套动态的预测方式,以利生产实践。然而,术从于道,道在阴阳不测,不测之测——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
3、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13有本事的人在其或然性中窥视天机,顺势作事而为天下共主。远古的伏羲、神农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经验哲学在用中不断完善,还薪火相传地留与后世。我们今天学习《易经》也该从感性到理性,如果总以物理性的科学头脑来分析,恐怕会离经背道……道见于有,始于无。在我国的民间相传中,宇宙源起混沌的状态。有位叫盘古氏的神人在此应运而生,他觉得这样的环境难以生存,于是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玉斧,劈开这个处境。一分为二,只见清气上升,浊气下坠,逐渐形成天地两端……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坠为地,天是阳,地属阴;不了解这些,是无法领略《易经》的
4、智慧。我们都是聪明人不必追究有没有盘古氏这个神人,大可将他理解为宇宙本然的力量。朋友,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类比,而不是现代概念上的逻辑。为了解题,描述“泰”的状况,我设计了个横幅并请彭程万老先生用手书的金文展现出来。泰——天地一体,阴阳合德;小往大来,厚积薄发。有人问我“为什么天在地之下反而是泰,以常识来说、天是在地之上的哦?”我答“这正是《易》之奥妙!”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
5、(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13朋友,读《易》要有广阔的襟怀,还须明白《易经》是一本活的书,学《易》用《易》亦当是活的,如跑马射箭,“中的”却是在运动中完成。话又说回来,为何天会在地之下?此中有两重意义。首先天与地并不存在什么对立统一关系,而是天包涵地,地只是天中的一分子。二是以地观天,天动地亦动,日中而昃,日薄西山;天黑、最安静的时侯,地的另一头又已天亮。天地的情势是会变的,否极泰来,泰尽亦会否至。《易经》的泰卦,天在地之下,清气上升;地在天之
6、上,浊气下坠。两者感应交合,故曰天地一体。阴阳合德:其德指“道”的作用显现,所谓“冲气以为和”。小往大来:此话出自泰卦的卦辞,话中的含义——地对于天来讲是小,天对于地来讲是大。天的清气上升是往,地的浊气下坠是来;天地一往一来,是阴阳的动变。厚积薄发:地属阴,地在天面前是被动的,只能努力积存天的阳气,补充好自身的体能,然后慢慢的,轻微的散发。以上说的只是对泰卦卦象的一些基本认识,但如果能透切了解其象中之数,数中之理,不但对养生有好处,而且让自己妥当地做人做事都会有帮助。我们不妨想一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常说“路通财通”,这并非平白无故的。历史到了这关口,自然发展的需要,《易经》的泰卦就
7、出现了。泰,上坤下乾;坤的外形四通八达,但内里是乾,有无穷的能量支持。势成这样,绝非人的意志!朋友,“泰”的样子见在适当的时机,这时机的来临不会是一下了的。大地(坤)阴极而生变,阳气始聚,一阳生而为“复”;阳气渐升,二阳起而见“临”;继续向上,才是“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