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14497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工伤维权 趋势不可小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伤维权趋势不可小觑 2013年1月8日,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义联劳动维权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客观反映了我国工伤维权的现状,给人启发,也让人思考。工伤维权,难在何处,发展趋势必须重视。 从2007年到2012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5年,同时,也是中国劳动领域法律法规变迁幅度最大的5年。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实施条例》在争议中产生,《工伤保险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陆续得以修改。 过去的5年,是中国劳动法律的迅速变革与劳动关系的剧烈变迁的5年。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于劳动者权利的影响如何?当
2、前工伤维权的现状如何?发展趋势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义联劳动维权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个解答。 漫长的维权之路 《义联劳动维权研究报告》提到如下案例: 马萍,1970年出生,内蒙古人,劳动合同制协税员。1999年11月,马萍在到农村收税的过程中,被抗税农民打伤。事情发生后,马萍将被打经过向单位领导进行了报告,并要求按工伤处理。在随后的治疗期间,马萍多次向领导提出申请工伤认定,但单位一直拖着不办,并于2000年10月伪造马萍签字的辞职申请,做出了辞退马萍的决定。受伤后又遭到这样的待遇,马萍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病情进一步加重,逐步发展成间歇性精神病
3、,丧失了行走能力,进而演变成全身性疾病。 潘海,1982年出生,河南光山人。农民工潘海受个体工商户雇佣,从事不锈钢部件加工工作,2007年6月在工作中受伤。个体老板一次性给潘海5000元钱,要求潘海以后不得再提出其他要求。潘海在两名工友的见证下,同意并签了协议书。后来,潘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由于未签订劳动合同,几经周折,历时一年的时间,潘海才最终被认定为工伤,随后其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裁决支持各项工伤待遇,共计10万6786.13元。但是,自潘海就工伤一事申请认定之日起,个体工商户业主就开始转移财产,待到判决生效申请执行时,租赁的
4、场地已经人去楼空,业主也消失不见。从受伤至今6年的时间,潘海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偿,近11万的裁决也成了一纸空文。 杜庆会,1991年出生,江苏徐州人。2010年3月,杜庆会在某钢结构公司承接的工地从事钢结构安装工作,未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4月,杜庆会在工作时被掉下的钢梁砸伤右脚脚趾。事故发生后,包工头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后因包工头不配合治疗,杜庆会在脚伤未愈的情况下被迫出院,回老家维持简单治疗并养伤。回家后,杜庆会多次要求父母到北京打官司,向公司和包工头要赔偿,但父母对此要求未予满足。2010年8月31日,杜庆会在家中服剧毒农药自杀。 记者从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了解
5、到,这只是他们接收的劳动争议类法律援助案件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漫长的工伤维权之路,其中的艰难已经可以管窥。 工伤维权现状 根据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公益律师韩世春的介绍,此次发布的《劳动维权研究报告》,汇集了从2007年到2012年10月31日,中心接收的4146个案例,其中工伤案例占10%~15%,通过定量分析和个案研究,客观反映了劳动者工伤维权的现状。 从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历年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情况分析,劳动争议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涉及工伤的案例近年来仍属于平稳态势,没有呈现明显增长。 在劳动关系领域,涉访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工伤案件,
6、涉访率更高。根据对63起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的涉访情况统计,曾多次信访的案件达44起,涉访率为69.84%。比如义联2010年处理的房山群体性职业病案件,200余名职业病农民工曾多次到国家信访局、卫生部、北京市政府、房山区政府等机关群访。 高昂的维权成本 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比维权之路更让他们无措的,是高昂的维权成本。在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记者了解到,根据对4146个案件的细化统计,从民事一审、二审案件比例来看,劳动争议案件仅通过一个程序解决的比例非常小,大部分都需要经过两个以上法律程序。这一情况说明劳动争议呈现相对激烈的劳资对峙状态。劳动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劳动争议处理时间漫长 普通劳动争议案件一般需要经历3个法律程序,排除司法机关审查、送达等时间因素,最长需历时18个月;涉及劳动关系纠纷的普通工伤案件,从申请工伤认定之日计算,如将所有程序进行完毕,前后需历经12个程序,耗时36个月以上,而如果是职业病案件,经历的程序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3个,耗时也将更长。实际上,由于劳动争议的频发,加之各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仲裁员及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人员的配备不齐,劳动争议案件难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处理完毕,有些劳动争议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