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

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

ID:19600798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_第1页
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_第2页
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_第3页
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_第4页
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赫章县菜园子热液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赫章县菜园子菱铁矿床,为贵州省境内第一个热液型大型菱铁矿矿床。位于垭都-蟒洞断裂带中段南西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中,呈脉状及似层状,其产出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本文对地层岩性、构造条件对矿体的控制作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菱铁矿;地质特征;控矿条件;赫章县菜园子;贵州  Abstract:HeZhangXiangardensideritebed,guizhouprovincefirstforChinahydrothermallarges

2、ideriteoredeposits.Locatedinthesameall-pythonmiddleainorebodyoccurrencesinthemudinthebasinseriesdolostone,muddydolostone,apulseshapeandlay-likestructures,itsoutputstrictlybystratigraphiclithology,structurecontrol.Inthispaper,thestratigraphiclithology,structurec

3、onditionoforebodycontrolactionoffurtherresearch.  Key,断面倾向南西,倾角25~75°,断层破碎带宽1-5m,具先压后张性质,断层破碎带仅有菱铁矿化和少量小矿体赋存。断层南西盘的分枝断层(与F17断层组成入字型构造),岩层层间剥离空间及层间破碎带等低级构造是控制主要矿体产出的构造。  矿区褶皱较发育。主要褶皱有北东向的K5包包背斜、雄雄戛背斜,以及位于F17断层上盘的北西向隐伏背、向斜。它们对菱铁矿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矿床地质特征  菱铁矿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独山

4、组鸡泡段下部白云岩和龙洞水组泥质白云岩中。与菱铁矿关系密切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是菱铁矿化和铁白云石化,次有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等。  矿床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长2200m,宽400-600m,矿体主要呈脉状及似层状产出,少量呈不规则状产出。已探明有大小矿体100余个,均呈隐伏矿产出,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矿体有4个,即1号和2号脉状矿体及Ⅱ2和Ⅱ3似层状矿体。1号和2号脉状矿体,倾向南西,倾角5~35°,与地层有10~20°交角。矿体呈北西向延长1000-1600,宽150-300m,厚度变化大,一般为5-12m,最后

5、可达56m。Ⅱ2和Ⅱ3似层状矿体,倾向南西,倾角5~30°。矿体延长600-1360m,宽100-400m,厚度一般为2-7m,最后可达14m。  矿物成分较简单,原生矿物以镁菱铁矿为主,次为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此外,尚有少量黄铜矿、黝铜矿、白云石,偶见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重晶石等。镁菱铁矿按颜色可分为“灰矿”和“黄矿”;单纯的“灰矿”矿体和“黄矿”矿体都较少见,大量分布的乃是斑杂状矿石。菱铁矿具X状交代、斑状交代、残晶状交代等结构及块状、条带状、晶洞、缝合线、脉状等构造。氧化带不发育,仅分布在2200m以上的

6、地段,主要有褐铁矿、水赤铁矿及锰褐铁矿组成。  菱铁矿中含砂、泥、炭质等杂质,其含量随矿石颜色由浅变深逐渐增多。“黄矿”全铁含量较“灰矿”高3-6%。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铁、锰。原生矿石全铁含量一般为26.52-42.71%,平均34.83-39.74%,氧化矿石全铁含量一般为40-55%,最高为60%;氧化锰含量一般为0.93-2.20%,平均1.30-1.50%。有害组分SiO2、S、P等含量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成矿控制条件浅析  构造条件对菱铁矿的控制作用  本区区域上发育北西向的构造带,其规模大,形成时间长

7、,对本区的构造形态、地层沉积、矿产生成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域内已知的菱铁矿,基本上都沿该构造带分布。  北北东向的构造带在本区表现较为微弱,生成和定型时间较北西向构造带晚,其各组结构面常以不同型式和北西向构造带的结构面发生交接和归并。组成北北东向构造带的背斜,常横跨在先期生成的北西向背斜之上,形成“鼻状”、“穹状”等半背斜构造,而北北东向构造带的张性结构面,则常追踪或部分斜切北西向构造中的压性断层。在这些断层的破碎带中,既有角砾岩分布,破碎带两侧岩层又常见压性劈理,充分表明它们是经历了两次不同的构造变动的产物。 

8、 北西向的构造带和北北东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对菱铁矿床的分布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因为这些部位,一方面常分布经过两次构造变动先压后张的北西向断层,作为矿液运移、循环的良好通道;另一方面由于这里构造变动剧烈,北西向的再次、低级断层和北东向半背斜或北西次级褶皱中的岩层层间剥离空间较为发育,从而为矿液的运移、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  本区以交代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