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97779
大小:100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3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苏轼学习重点:1、进一步了解苏轼词的艺术风格。2、理解并体会苏轼的人生观。《定风波》本词主要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是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本词以“曲笔”(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双写)写“胸臆”(超旷的气度和潇洒的人格),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双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
2、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读词的上片,思考:1、这首词的题目是“记梦”,词的上片是在写梦吗?这样写合适吗?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3、“不思量,自难忘”,在“自难忘”前加上“不思量”是否矛盾?为什么?4、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当时作者不到四十岁,为何已“鬓如霜”呢?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
3、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一、苏轼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期:(一)王安石变法前,名震京师,初入仕途,初陈政见时期。(1036-1069)(二)熙宁变法时,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1069-1085)(三)元祐更化时,重回中央、历任要职,但又不苛合于司马光、连放外任时期。(1085-1093)(四)哲宗亲政、新党复起后,贬至岭南、海南时期。(1093-1101)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
4、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苏轼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读词的下片,思考:1、作者在梦中与爱妻相见却“相顾无言”,互相倾诉是不是更好?2、“明月夜,短松冈”改为“残月夜,短松冈”是不是更好?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苏轼词风格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
5、化的。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苏轼与前人最重要的差异,也是他最重要的贡献。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出了孤鸿的清高、脱俗的特点,用孤鸿的失群象征了“幽人”的失志,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怨不能自言”之情。临江仙夜归临皋①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
6、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hú)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②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③恨,感到缺憾。营利,为名利所纷扰。④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7、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想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