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ID:19596874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_第1页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_第2页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_第3页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_第4页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通过对采石风景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建议。  关键词: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  Abstract:basedonthecorescenicspotquarryingplantresourcesanalysisofthestatusofthescenicspot,andfindout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entanduseofprotectiveSuggestions.  Key2。采石矶景区是其核心部分,含“三山(翠螺山、小九华山、荷包山)一镇(采石镇)”,总面积

2、11.7平方公里。  1采石矶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  采石矶古称“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5km的长江东岸,是一座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109.9h,年平均降水量为1060mm。风景区土壤类型以酸性黄褐色土、石英砂岩、粉砂岩、冲积土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和下蜀系黄土为主。  1.2植被概况  风景区内植物种类较多,生长茂盛,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天目山植物区系向北延伸过渡地带。景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4科527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14种,种子植物106科513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主要

3、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灌丛、竹林、人工林等,其中阔叶林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群落类型多样,群落的层次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层等四个层次,群落外貌上多呈团状或卵形起伏;季相变化较为明显,春、夏季为绿色,秋季多呈彩色,冬季呈现灰色,部分呈灰、绿镶嵌色彩。  2植物景观分析  风景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早、秋寒迟,林木生长期长的小气候特点,对植物引种、栽培和森林更新十分有利。  风景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最高海拔15

4、7m,大部分地方海拔在100m以下,坡度15°--40°,地势较为平缓。土壤主要有黄棕壤和下蜀系黄土,黄棕壤分布于山体上部,下蜀系黄土分布于山麓及平地,土层厚度从30―200cm不等,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  景区内森林茂密、树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该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森林以阔叶林为主,面积占有林地的90%以上,且分布广泛,物种较为丰富(如图)。    1.针叶林2.针阔混交林3.常绿阔叶林4.落叶阔叶林  图.翠螺山植被特征  景区植物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森林类型单一,主要是阔叶林和少量的人工林;群落类型不丰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面积小,树种较为

5、单一,层次、年龄结构不甚合理;林下灌木杂乱无章,观赏价值较高的灌木稀少;草本植物种类偏少,分布不均;土壤腐殖质不丰富。因此现有森林林相单一,观赏性差,缺乏明显的层次感和季相变化,影响森林景观的美学质量和森林旅游效益。  3植物资源保护利用  3.1基本原则  3.1.1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为主,注重实效的原则。尽量与自然状态下的地带性植被区划相一致。  3.1.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使其形成群落的多样性与物种的多样性。  3.1.3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和多功能原则。从不同的立地环境出发并结合风景游赏需求去营造森林景观的多样性。  3.1.4新造与改造并举,多种造

6、林方式结合的原则。  3.2具体建议  3.2.1翠螺山  翠螺山为风景区最主要景点,山顶的三台阁是俯瞰长江和马鞍山市的最佳地。植被保存完好,森林类型多样,尚有古树名木生长,植被类型有: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竹林及人工林,其中阔叶林面积最大、群落类型最多,群落层次明显、结构较为复杂,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季相变化不够明显。  为突出翠螺山观光揽胜功能,宜采用大规模造景与小规模造景相结合的改造手法。翠螺山西岸沿长江坡面,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层次、观赏特性,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组合构成镶嵌排列的景观斑块,形成多树种、多类型的竹海、色叶、观花、观果植物景观,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旅游功

7、能,体现“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的良好自然生态特色。翠螺山前山配置大量的常绿树种,如石楠、枇杷、女贞、杜英、香桂、青冈栎、苦槠、石栎等,力求从宏观上恢复采石矶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景观。同时围绕散布于其中的主要景点,针对景点文化内涵,营造植物特色,如李白衣冠冢景点周围绿化以松、柏、竹等植物为主,表现诗人李白不畏权贵、豪放飘逸的品格。对立地条件差的林分,继续抓好封山育林,加强抚育管理,促进自然演替。  3.2.2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